林五湖祖厝建於清咸豐元年(1851年),是迪化街最古老的三間建築之一,百年來在其歷代祖先細心維護下,十年一大修,始終保持原貌。
祖厝於民國95年經台北市政府審核通過,成為歷史古蹟,進行全面大翻修,重修時一切均參考清朝建築文獻,以及審查委員學者之指導,歷經二年半,民國98年修復完成,恢復清朝建築舊觀。
迪化街最早的三間街屋,分別為迪化街154、156(林家祖厝)、158號,至今只有林家祖厝保留清代建築舊觀。
建築物第一進空間自過去以來始終維持商業使用,目前租給「臻味茶苑」經營使用。
3/12星期六早上,來到林家祖厝已經十點多了,以為錯過導覽時間,沒想到當天有三位導覽人員,他們都是林家成員,很熱情的招呼來往的遊客,並分梯次導覽(不限人數)。
我在這建築待了100分鐘,每個環節都很精采,不清楚的地方還得到了一對一導覽。
這建築很有故事性,林家祖厝會永久留存,作為祭祀祖先及家族聚會的場所,家族融洽團結是媽媽的遺願,所以特別選在2012年母親節開放參觀,並由林家人自己導覽,說自己的故事是最有情感的。
第一進是店面,有迪化街現存僅有的「樓井」
樓井有什麼作用呢?
太好用了!因為老闆的「辦公室」就在閣樓上(半樓子),方便「監視」員工的工作情形,哦 ~ 不不不!應該說從上往下看,能很清楚樓下店面的動態...,當時街屋四周都是稻田,房子後面直抵碼頭,面對頂下郊拚及海盜猖獗的風險,經營店鋪必須十分小心謹慎。
「樓井」也是傳送貨物的管道,當貨物需要堆放在閣樓時,利用樓井吊送比走樓梯輕鬆省事多了。
林五湖祖厝整間房子,是完全沒有用到釘子的木造建築,店面大門是活動的,較大件的貨物甚至可以先拆下門板,方便進出。
有沒有發現兩側窗戶比大門寬了許多?這也是貨物進出的考量,當體積比門大時,就得拆下兩側窗的木板了。窗的結構也是活動的。
抬頭看!上面還有兩扇更小的窗戶,做什麼用呢?
前面提到,當時頂下郊拚及海盜橫行,黃昏後,店鋪關上大門,打烊了!
這兩扇窗就有監視器的功用了,有人敲門,先過濾來者何人?當年是經營柑仔店生意,總會有人來買醬油之類的物品,店家就從小窗戶垂放一個籃子,收了錢,再把要買的物品放在籃子垂放下來交貨,大門是絕對不能打開的,以策安全。
窗戶還有一片活動的木板,又是什麼功用呢?
拉起木板,再撐起木條,它就是一個桌子的樣子了。
這算是商店的「商品展示架」了,讓擺放空間加大的充分運用。老祖先對房屋用途的設計真是有智慧啊!
閩南式建築,前廳(一進)多用來做生意,後面二進或三進作為住家或倉庫,繼續往後院參觀 ~
右邊的「跨廊」可做為避雨的穿廊,也是給林家小孩子走的。
因為第二進是林家廳堂,如果小朋友莽莽撞撞的衝進廳堂,是沒禮貌的,所以要乖乖地走「跨廊」進入第二進。
我們再抬起頭看看,店面的屋頂開了兩個天窗,這是以前沒有電力時代,可以增加屋內的光線。
清代閩南式建築的跨廊
橫杆是栓馬用的,馬是當時的交通工具啊!
跨廊牆上有春夏秋冬四幅畫,是林家第十七世老大到老四的名字。
林家祖厝歷經百餘年,房舍堅固仍能保持原貌。
建屋石材取自從福建貨船的壓艙石,地基打造地下6尺、地上3尺,非常堅固耐用。
石材之上為土埆壁外漆石灰
院子花架也是壓艙石
石條窗也是壓艙石
院子右邊是廁所,古人把廁所設在屋外,是基於風水考量,不讓穢氣在屋內環繞而影響主人運勢。
相鄰的迪化街一段154號,目前除了店面出租,已無後代子孫居住於此,房舍也沒有修繕整理,實在可惜。
而158號則在清朝時即售出,不屬於林家祖先產業了。
只有固定導覽日,林家祖厝才會開放參觀,平常自由參觀範圍只限店面及院子。
第二進是林家廳堂及住家,階梯有步步高升之意。
後面的院子有棵老榕樹,算是鎮宅樹了。
進大廳跨過門檻表示尊敬(門檻屬門神管轄)
大廳前是個「茶廳」,會客室的意思,接待客人的地方。
與隔壁相鄰的這道木門是早年兩家人互相往來的通道,現在隔壁親族已無人居住,暫時封閉。
「茶廳」另一側,牆上有家族照片,林家已到第十九世,目前家族計135人,一年共有15次祭祖,除慎終追遠外 ,也讓家族感情更有凝聚力,現今社會難能可貴。
參加2013老屋新生大獎,榮獲特別獎。
大廳門楣上方有一塊重約150公斤的青斗石,此石用於鎮宅,有石敢當的作用。
石頭是嵌入兩旁牆中,很穩固、安全無虞。
門、窗的磚頭歷經百餘年仍完整無缺,這是俗稱的火燒磚,在窯裡慢慢燒三週才可出窯,質地堅硬紮實。
1870年從福建海運來台的案桌
第二進也有樓井設計,閣樓上為住家。
大廳兩側懸掛先人的圖像照片
林家的第十三世祖先原從事船頭運輸貿易生意,因經營不善改學命理,於1864年創立了「林五湖命相館」,其後由第十四世祖先於建築物第二進開設林五湖命相館,至今已傳承至第六代了,(今已遷離至迪化街一段280巷7號營業)。
林家從十三世到十六世一脈單傳,第十六世祖先為人樂善好施,幫助過無數窮苦人家,忠孝傳家鄰里皆知,命相館在這一代生意最為興隆,聲名遠播。且生了13個小孩(上天給予最大的福報),育有7男4女。
林家神龕供奉相命師之守護神,伏羲氏持八卦座像(中)及鬼谷子仙師(右)。
大廳的門窗都是原建材保留至今,質地相當美觀。
導覽人員示範門的開合,會有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是好的匠師故意設計的,半夜門發出聲音,就是有人侵入了。
兩扇門板還有分公母,這樣能讓門更緊密,宵小無法從外面撬開門栓。
八卦門環
參觀到第二進,因後面仍有第十七世大房居住,不便參觀。
此街屋原為三進二庭之閩南式建物 面寬約5公尺 縱身長約100公尺,第三進囗倉庫,打開後門直通淡水河,用於下貨接貨方便,這是當年建屋的主要目的,既能營業,又有倉庫,還能居住。
祖厝和故居最大的差別在:後代仍有人居住稱祖厝,後代沒居住稱故居。
林家第十七世兄弟在母親的教誨下,延續林家祖先的博愛精神,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化小愛為大愛,傳承先人文化遺產,提供祖厝讓外界參觀並免費導覽。
秉持祖訓,決議林家祖厝永久留存,做為後代子孫祭祀祖先及家族聚會的場所。
感念其母親的恩澤,希望兄弟團結在一起,特別選在2012年母親節開放參觀。
註:1851年林姓先祖林藍田為了逃避海盜搶劫,從雞籠移居大稻埕,於中街(今迪化街一段)建築店舖三幢,店號「林益順」,與大陸從事貿易,此為大稻埕頭崁店。
林五湖本館之第十三世祖先向其堂叔林藍田先生購買其中一間,就是現在的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56號林家祖厝,因子孫努力維護,是當時三間街屋保持最良好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