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參加安怡活動來到華山1914,藉此機會參加假日定時導覽,約略認識了「台北酒廠」的前世今生,百年園區建築各有特色,高塔區、烏梅劇院、煙囪為園區三處市定古蹟。
搭捷運過來很方便,捷運忠孝新生站1號出口,步行3~5分鐘就到了。
很顯眼的煙囪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安怡的活動正熱鬧進行著
街頭藝人也準備獻藝
假日有定時導覽:10:30、16:00
參加安怡行動力檢測活動,換了禮物後,距離導覽時間還有一小時,先去逛逛園區。
屋頂有個三角形天窗的是青鳥書屋,在二樓。
三角形天窗讓陽光透射進來,溫馨又特別。
書店不大,看書喝咖啡的寧靜空間,很文青。
離開青鳥,有把園區大約走了一圈,回到遊客中心附近等待導覽,卻不小心讓隊伍先走了,有點不開心啊!最後在清酒工坊跟上腳步。
清酒工坊
台北酒廠創設於日治時期的1914年,原為「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專製清酒、蝴蝶蘭牌清酒、人蔘酒。
清酒工坊為芳釀社時代的第一代建築,特別的是牆壁厚一米,堅固又耐熱,冬暖夏涼。
從側面看這些厚牆的窗戶,現在剛好成為展示櫥窗。
來看看維修工場屋頂一棵特別的樹~雀榕
特別之處在於它的樹幹,緊緊的扒著門框,竄到屋頂的枝葉仍然生氣蓬勃。
老建築讓人特別有感情,老舊的面磚搭配創意磁磚,牆面既古樸又有新意。
隊伍轉到這一間小屋,忘了以前它的用途,現在成了柑仔店。
鍋爐室外一棵老樹,本來應該是環境清幽之地,但這裡卻是吸菸區。
老樹旁有園區保留的鍋爐
煙囪為園區三大古蹟之一,於1931年配合鍋爐而設,煙囪底部內徑2.5m,頂上內徑1.2m,初建時高達50m,一度成為台北進步的地標。1970年代,煙囪因鍋爐燃料從煤炭改燃重油,乃截短煙囪3m。
有趣的是,煙囪現在有「喜鵲」看守,攀爬梯上方平台理所當然成為牠們溫暖的家。
導覽在介紹時,大家抬頭望,果真有看到鳥的身影。
往「紅磚六合院」會經過這一面樹牆,這些纏勒植物緊緊抱住不放歷史悠久了。
紅磚六合院旁小木屋
紅磚六合院建於1918年,是全台現存兩座樟腦加工提煉的現代化廠房之一(另一處在台博館南門園區),2007年又發現全台唯一留存的日治時期精緻樟腦煙道,因此被列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保留日治時期的紅磚
西1樟腦工廠建築立面華麗,面對華山大草原。
西1後側走道為地下煙道的位置
接著走光點華山通道去烏梅酒廠
假日的光點華山幾乎是年輕人的天下!
烏梅酒廠(古蹟建築)建於1931年3月,獨棟式的廠房建築,原為貯酒庫,貯放自製成品酒類。
建築物的開窗設有窗柵,控制光線射入。
烏梅酒廠後段(東3B)現為烏梅劇院
烏梅酒廠前廣場當天有魔術表演,吸引許多觀眾圍觀。
東3烏梅酒廠旁為東2四連棟建築,四連棟原本建築長度是一樣的,因拓寬金山北路而形成整個建築面為梯形。
四連棟建於1933年3月,最初主要為紅酒貯藏庫。外牆種滿爬牆虎,有降溫功能又不易損壞建築本體,外觀很吸睛。
建築前面為藝術大街,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四連棟立面有山形山牆作為建築入口,山牆上拱頂石裝飾,牆面有弧拱窗、洗石子窗櫺、水平裝飾帶等,但都被爬牆虎遮蓋了。
沿著藝術大街來到東1,現在建築為光合箱子餐飲空間,以前是什麼用途呢?猜得出來嗎?原來是酒廠的消防車車庫。
最後再來看看園區的另一個古蹟 ~ 高塔區,建於1920年11月。
高塔區由高低錯落三棟建築構成,過去是酒廠時代的品管試驗室,做為實驗不同酒類的研究空間。最早是做為釀造米酒的空間,三層磚造水泥結構,因分別於不同年代逐次修建而成,整區樓高起伏錯落有致,搭配局部木桁架及斜屋頂,呈現不同時代的工法及建材特性。(官網)
高塔部分的正面、平面都有嚴謹的對稱性,入口處原有一鑄鐵托架的木製雨庇,正面以山牆、拱圈、飾帶裝飾,牆面為洗石子,並有間隔合宜之溝縫形成立面水平元素,搭配多扇直立木窗及木構弧拱窗,構成極具特色的建築風貌,右邊紅磚牆面則為清水紅磚。(官網)
導覽至此結束,時間還早繼續逛。
紅磚建築有許多文創商店,很受年輕人喜愛。
作為華山劇場的草地上有公共藝術作品,是作品也是休憩座椅。
小小的餐飲小巷,原米酒作業廠倉庫,現在是「一碗來」餐廳。
室內室外的擺設都讓人喜歡
好放鬆的休閒場所
華山大草原,都市中的綠地。
旅遊日期:2019.10.1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