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相隔三年,再走一趟台北典藏植物園,館內常態展維持花博時期未來館的型態,最大的改變是不收門票了。

 

這次來場面冷清清的,花博的熱潮早已褪盡,若不是大門開著,還以為沒有營業呢!

 

入口處無人,歡迎自由入場 ~

 

服務台沒看到人,感覺很淒涼! 

 


入口處最顯眼的生命樹好像生病死翹翹了

 


園區種植近千種的各式植栽,彷如走進森林一樣。

臺北典藏植物園本身是個大溫室,館內所種植的植栽豐富且多元,全館種植近千種的各式植栽,儼然為臺灣生態的縮影,民眾能就近在臺北城內親近大自然,探索植物生態的奧妙。

 

「台灣原生植物區」種植的均為台灣在地原生植物,全區植栽依據其原始的分布範圍、生長環境或共生習性來搭配放置,將原生於台灣中低海拔的珍貴植物收羅集中佈展,呈現台灣植物的多樣性及特殊風貌。

 


「我有話要說」,介紹植物的其他用處。

住在台灣原生植物區的植物,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有台東蘇鐵、厚葉石斑木、流蘇、金毛杜鵑、紅檜、台灣山菊、蒲葵、竹柏、五葉松、台灣肖楠...等。

 

「熱帶植物區」以海岸、森林為主題,展現台灣熱帶植物的風情。海岸區主要以南部海岸林常見樹種為植群景觀,搭配種植海濱植物,以呈現濃厚南台灣的海岸風情。

 

台灣海棗:我是台灣四大奇木之一,糠榔帚就是用我的葉子做成。

 

來這裡認識植物就對了

 

專題植物區

 

「亞熱帶植物區」有柳丁、桂竹、春不老、紅楓、梔子花、鳳凰木、香椿、旅人蕉...等。

 

特展區

 

參觀當天無特展,有播放影片。

 

「焦點植物區」的位置正展出師大美術系學生在台北玫瑰園寫生的作品

 

「蘭花與蕨類展示區」:台灣的特殊地形及宜人的氣候條件,形成了豐富的蕨類與蘭花生態,台灣野生蕨類多達600多種,原生種的蝴蝶蘭舉世聞名,因而培育出許多蝴蝶蘭新品種,造就了台灣的蝴蝶蘭產業。

 



窗簾蕨

 

「水草植物區」有國內常見的水草,如藥用水草、食用水草、觀賞用水草等。

 

館內設置許多大風扇,達到室內降溫的作用。

 

大風扇加上噴水設施,有降溫及增加濕度的作用,全館竭力減少能源使用量,朝友善環境方向發展。

 


一樓植物區的屋頂是採用高科技ETFE膜材質,具有透光好、自潔能力強、質地輕等特性,可以提供植物生長需求的自然光,進而節省輔助照明的使用量。

這是鑽石級的綠建築。

 

繼續往多肉植物區、溫帶植物區、秋海棠展示區、高山植物區、植物應用展示區。

各區域巧妙的設計從一樓緩斜坡到二樓,出口位置在二樓。

 

多肉植物區

 

「多肉植物區」有各式各樣的仙人掌,大開眼界了。

 


此區還有曇花、虎尾蘭、綠珊瑚、彩雲閣、旋轉麒麟、帝錦...等,它們身上都肉肉的。

 

利用手機QR碼掃描,又可以認識許多植物。

 

溫帶植物區

 

「溫帶植物區」有熟悉的青楓、茶花、南天竹、銀杏、紅檜、台灣肖楠...等。

迷你型的台北典藏植物園,在小區塊內就可以看到各種植物了。 

 

「秋海棠展示區」有多品種的秋海棠,走道兩側都是,太豐富了。

 



葉形、花朵千變萬化,「秋海棠展示區」讓人長知識。

 

「高山植物區」種植高山薔薇、玉山圓柏、台灣冷杉、鐵杉、真柏...等,不必上高山就可以在植物園一親芳澤了。

台北典藏植物園是座獨一無二的生態溫室,讓熱帶、亞熱帶、溫帶、高山氣候區濃縮在一座溫室中,民眾能在短時間內體驗不同氣候與海拔的自然風情。

 


館內繞了一圈,最後來「植物應用展示區」考考試。

 


「猜猜我是誰」的圖片都是館內看得到的植物

 


像極了口紅的口紅花,我在多肉植物區找到了。

 

這麼設備良好的植物園,大家有空應該常去走動,很擔心它不小心變成蚊子館呢!

 


延伸閱讀:迎接嶄新未來 ~ 台北典藏植物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