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大雪山避暑去,順遊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園區地址: 台中市東勢區東關路647號
開園時間: 週三 ~ 週日 6:00 ~18:00 (週一週二休園)
室內展館開放時間每週六、日9:00 ~ 16:00
園區前身為大雪山林業公司,是60年代東亞地區最大製材廠,為全台首先導入美式一貫作業的廠區,創制台灣示範性的林業工廠,帶動台中山城地區的繁榮。
自林業公司停業後,貯木池現已演變成為中部地區最佳的賞荷景點,也成為留候鳥等動物的最佳棲息環境,展現林業文化由資源開發轉變為生態保育的趨勢。
園區保有珍貴的林產工業史蹟,並以漂流木為材料,邀集國內外大師,精心斧琢創作出百餘件各具風格文化之木雕作品,藉由木雕藝術家匠心獨具的雕刻技法,賦予漂流木再生及永續的生命力,形塑園區成為特色獨具的木雕生態美學公園。(導覽摺頁)
入口巨作"傳續",正細說著林業歷史及生態豐富的多樣性,也像迎接遊客到來。
老樹成蔭
園區廣大,邊散步賞景還能從解說板認識林業發展。
紅豆杉巨木展示
台灣紅豆杉是珍貴稀有的國寶級樹木,民國85年受賀伯颱風侵襲傾倒,而運送至東勢林業文化園區,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紅豆杉風倒木。
園方有提供導覽服務,但我們預計停留時間不多,也就不加入行列了。
「切片倉」是製材工廠副產品「切片」之貯存場所
「燃料倉」是製材工廠廢木料貯存場所,提供鍋爐間燃料來源。
「鍋爐間」利用燃料倉提供的廢木料,製造蒸氣發電,作為製材工廠動力之一。
「原木梯」,原木經由水路(貯木池)及陸路(貯木場)兩條路徑,經原木梯送上原木抬架,進行一貫化製材流程。
2006年部分遭火災焚毀,2010年整修完成。
「原木梯」後方一大片廠區為大製材廠,為全台首先導入美式一貫作業的廠區。
主展館設計作品,屋頂和山牆的斜度是林業文化園區的標誌。
景觀橋
走過林業史蹟建築後,參觀路線接近貯木池。
現在貯木池裡不再浸泡木材,已成了中部地區最美的荷花池。
循著池畔前行,繞池一周賞景,這一段路無遮蔭。
漂流木展示區
大面積的荷花池賞心悅目
路面隱約可見運材車軌跡
賞荷平台,近距離捕捉美麗畫面。
接續林蔭步道
綠樹下,遊客來野餐了
這是卸材架,設置的用途為卡車由山上運回的高級原木,為免卸材時受損及急速乾燥發生龜裂,放入水池浸泡的卸材台。
作品:新開始 (紅檜)
走到貯木池的西面及西南面,這裡是戶外木雕展區,有25件由國內外木雕大師創作的作品。
98年莫拉克風災產生大量漂流木,為園區帶來新契機,99年起陸續辦理木雕藝術創作、競賽及教育培訓等活動,將木雕藝術等元素融入園區,打造「國際木雕藝術暨林業文化園區」。
作品:種子 (櫸木)
作品:一樣林業兩樣情 (牛樟)
透過兩個主角「伐木工人」與「巡山員」衝突對立的工作性質,探討臺灣林業的變革,一樣的林業工作卻有如此大差異的工作行為,進而令人理解人應懂得「深切反省」以自然為師,善待森林、復育大地,落實環境保護,為後代子孫留下永續利用的自然資源!(解說牌)
作品:木頭地球~木頭宇宙~木頭人 (牛樟)
每件作品均有解說介紹
作品:穿山甲樂園 (牛樟)
作品:憩 (紅檜)
作品:森林與太陽之舞 (紅檜)
大師戶外作品推展木材工藝之美,漂流木的運用,創造林業文化新風貌。
國際木雕藝術創作區綠樹成蔭,達到多元休憩的環境教育場域。
林業歷史遺跡
東勢是中部橫貫公路的起點,沒有美麗牌坊,也該拍照留念。
(旅遊日期 2016.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