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湖區內湖路三段348巷裏,新闢一處滯洪池,於今年3月底完工,水利處在5月份特別舉辦命名活動,由市民上網票選,希望這座滯洪池的名稱能融入當地人文及歷史特色。

因網站查不到票選出的名字,特地走一趟看個究竟。

 


園區在延平宮旁

 

看仔細,它叫「金瑞治水園區」,可循石頭階梯進入園區。

 

涼亭前有一個休憩平台,提供附近居民運動的好地方。

 


取名「金瑞治水園區」,因為這裡是金瑞里,跟我期待的響亮名字有點差距呢!

 


走在環湖觀景步道,來看看園區的特色。

 


好大一個滯洪池,以後可以改善內湖路三段的積淹水問題了。

 


斜坡測量水位的大石頭上有好幾隻青蛙!

 


哈 ~ 青蛙,讓人聯想到日月潭吧!

 


這園區有好多石頭,大石頭小石頭也是特色。

 

步道旁圍著一整排石頭

連日大雨的滋潤,步道及邊坡雜草叢生,放眼皆綠也很舒服。

 


環湖觀景步道接續維護道路

 


可以走維護道路往下到生態池,或往觀景人行橋到對岸。

 


站在觀景橋上,把滯洪池看仔細

滯洪池面積約1.8公頃,計畫蓄水量體約27,000立方公尺,上游為內湖區陽光及港墘抽水站的集水區,集水面積達231公頃。滯洪池設在內湖路3段西側坡地及平地交會處,池體設置完成後,可有效蓄留山區洪流,避免直接沖入下游造成災情,保護範圍包括成功路3段、內湖路2、3段及金龍路等地區,繼「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後,是內湖地區第2座滯洪池。(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生態池中也有好幾顆造景石頭,這有沒有「水中央」的味道?

 


往上游方向看,水流急速,往旁邊大排水溝宣洩。

 


從另一個方向看,颱風豪雨期間,右方大排水溝宣洩不及的話,水會注入滯洪池,以降低災害。 

 

繼續環湖賞景

 

水位監測箱

 

平時,滯洪池的親水平台提供民眾休閒遊憩使用,可以走石階下去,因被雜草覆蓋,把路都擋住了。

 

從園區入口方向看,滯洪池親水平台的面積滿大的,可以利用跳石在池中觀察生態。

也可以從對岸維護道路進入親水平台。

 


再繞半圈走回到維護道路下去看看 ~

 


營造濕地環境,蝴蝶、蜻蜓和蝌蚪、小魚兒等都已經住下來了。

 


池邊有警示標語,親水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池中跳石銜接兩岸,行走要小心。

 


蜻蜓飛舞、蝌蚪、小魚兒水中嬉戲

 


漸漸地,蛙鳴鳥叫即將譜成生命樂章。

 


在池底賞景,視野真開闊。

 


接著,走回環湖步道,往上游方向 ~

環湖栽植一片山櫻花林,待櫻花盛開,這裡又是賞花景點了。

 


順著水岸往上走,來到與車道交會處(內湖路三段),層層小水瀑嘩啦啦真清涼。

 

這是更早完成的整治工程

 


小橋邊有家美食歌坊 ~ 林映聲川,菜色不錯,面對屋外美景唱歌也很享受,就算五音不全也不會吵到路過的車輛,因為室外全被水流聲蓋過了。

這一趟園區來來回回上上下下走著,也運動了50分鐘,內湖兩座治水園區各有特色,附近居民有福了,又增加一個防洪、治水、散步、遊憩的優美地點。

 


交通資訊:

捷運內湖站2號出口搭乘222、247、267、521、551、552、553、679、藍27至「金龍寺站」下車(4個停靠站),往內湖路三段進入社區,直行500公尺至延平宮即達。

公車551部分班次可達「延平宮站」。(已取消班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