洵跡入口介紹 : 白軟石區域象徵瑠公圳與霧裡薛圳匯流於此之意,並結合大學里行政區劃分,由三區花壇呈現,此處為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的學生,參與活動規劃及設計,由同學們一同製作、栽植、呈現。
因參加大安區參與式預算成果走讀活動而認識「洵跡」這個地方,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58-3號,這裡原本是台大所屬的空地,經立委、議員們的協助、爭取經費,在大學里里長的帶領下,改造成具有水圳文化意義的綠化空間。
綠化空間有營造幾處與水圳相關的意象 : 瑠公圳石籠、水缸、便橋。
洵跡=尋跡,尋找霧裡薛圳與瑠公圳所留下的蹤跡。
大學里里長為我們導覽洵跡典故,並介紹大學里的特殊建設,例如 : 交通友善道路、霧裡薛圳第二支線遺址、巷弄香草園等。
交通友善區位在新生南路三段54巷,這裡車輛限速20公里,機車格不是靠路邊設置 !
巷口有設立一個空氣濕度之類的儀器
友善的道路,設計成彎彎曲曲的汽車路線,確保用路人的交通安全。
走過新生南路三段54巷,接著由梁老師全程導覽溫州街與師大校園的霧裡薛圳水道蹤跡。
溫州街45巷,值得探訪的霧裡薛圳第二支線遺址。
大學里內有一小段霧裡薛圳的露天圳道,經過這跨圳小橋,讓我們來欣賞台北市少數僅存的水圳風華吧 !
1940年以後,台北市農田大量改為建地,過去的圳路被填平蓋房子或成為道路。
現在能看到原來的水圳,雖然只有一小段,仍是振奮人心 !
水圳稱不上清流,但有烏龜、魚群悠游,加上水圳旁花草植栽,也算是一條美化過的水流。
現場解說牌
水圳旁一大片綠地,原是軍方土地,大學里里民共同努力讓它成為「大學田園」。
比較擔心的是,這片綠地若是都更,霧裡薛圳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
大學里還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心型巷弄香草園,歡迎民眾自由參觀欣賞,請勿破壞花木。
溫州街45巷,有水圳故事的小巷 !
接著往大學公園方向 ~
大學公園
穿過大學公園,走泰順街39巷小巷子。
尋找水圳的蹤跡,溫州街22巷靠近雲和街99巷,箭頭處民家旁是霧裡薛圳支流,現在和大部分的水路一樣,已不見天日 !
前往大院子(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248巷10號),原來大院子所在位置也是霧裡薛圳的圳道,已經被填平了。
梁老師以舊照片和整修後的大院子做對照,庭院的大樹還茂盛生長著。
大院子原為日本海軍招待所,改天再來好好的認識認識他。
借用洗手間之便,瞄了一下展覽間。
水圳從大院子流到殷海光故居,地圖上相鄰的兩個地方,我們得要繞著巷弄走過去。
殷海光故居 :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之1號
庭院綠意盎然
簡單的參觀殷海光故居
重點是後院的圳道,原本被埋在地下的水圳,在殷海光先生入住後給挖掘出來,成為庭院中一個小池塘,不過目前是乾涸中。
繼續走到泰順公園,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25號,公園周邊也是霧裡薛圳的水道 !
公園旁一條小小的泰順街27巷,正是霧裡薛圳水路,它從溫州街22巷流過來的。
泰順街38巷巷口留有霧裡薛圳橋座遺跡
很難發現吧 ! 因為都被泰順市場攤商的紙箱、籃子等雜物給遮蔽了。
泰順街左轉和平東路一段,走進師大校園 ~
走過師大圖書館前道路,從麗水街33巷出來,這是老一輩記憶中的"誠溪",導覽老師要大家想像一下,我們正涉水而過呢 !
瑠公圳的支流~霧裡薛圳流經師大校區,有圖為證。
尋著水圳蹤跡,最後來到錦安區民活動中心旁空地,活動中心頂樓是空中菜園,但我們沒有上去。
空地整理成一個小小的雨水田園,往前延伸也是霧裡薛圳支流。
一趟不可思議的尋跡之旅,在此畫下句點。(照片下載自台北市田園城市fb)
(照片下載自台北市田園城市fb)
發現活動中心旁錦安市場有個很日本味的昭和町,改天去瞧瞧。
今日尋跡路線 : 洵跡→溫州街45巷→泰順街39巷→溫州街22巷→大院子→殷海光故居→泰順公園→師大校園→錦安區民活動中心。滿載豐收 !
走讀日期 :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