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去了一趟久違的台中公園,遊賞重點在日月湖與湖心亭,沒有把公園走透透,錯過了園區內許多歷史建物。2014年重遊台中公園,彌補了這個遺憾。
從公園路入口進來,日月湖映入眼簾,划船的遊客並不多。
當時(2014年)公園內有好幾隻泰迪熊
公園內的歷史建築及地標有:日月湖的湖心亭、中山橋、中正橋、更樓、望月亭、放送頭、抗日勝利紀念碑、三角原點中心碑、孔子像等,一一探訪去 ~
綠地上的石馬不知道算不算歷史文物?
台中神社遺址,僅剩橫躺著的石鳥居 (詳見解說牌說明)
圖片和照片說明台中神社鳥居的狀況
吳鸞旂公館的「更樓」,為臺灣碩果僅存的中式更樓建築物。
更樓為吳鸞旂公館之正門門樓,建於1889年,今東區大智路30號一帶,主人去世後,公館輾轉易手,1983年只有更樓部份遷建於台中公園內,1985年公館拆除。
秀氣雅致的門樓
以前的門樓,樓梯又小又窄又陡。
台中神社遺址之石柱、石橋
台中神社被拆除後,在主體處另立兒玉源太郎紀念銅像座,戰後被拆除。1973年,由臺中與日本的獅子會共同捐贈孔子像,立於兒玉源太郎基座上。
台中神社的銅馬、狛犬仍保留著。
台灣省城大北門門樓 ~ 明遠樓,初名望月亭,今稱望月亭。
清光緒15年,台灣建築府城時,四城門樓中僅完成北門樓,日據時因修築街道,而將所有城樓拆除,台中仕紳為保存古蹟,而請准將僅存之北門樓,移置台中公園內小丘間,民國37年,台中市長陳宗熙重予修葺,並改名為「望月亭」。
「曲奏迎神」匾額(神是對墳場陰魂的敬稱),是臺灣知縣黃承乙於1891年所題,為公園歷史最久的紀念物。
砲臺山,海拔89公尺的小丘,相傳康熙年間,台灣鎮總兵藍廷珍平朱一貴事件時,於大墩街旁置高點架設兩門砲,而得名;另一說1895年日本攻台,在此地架設三座大砲,以防台灣反抗軍,後稱砲臺山。
砲臺山上也有一座涼亭名為「望月亭」,造型特殊。
抗日勝利紀念碑
原本1908年為紀念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對台灣的貢獻,而立了大理石雕像,國民政府來台後,將雕像拆除,改建抗日紀念碑。
紀念碑後面是爪哇銀合歡樹,為台中公園建園初期,從南洋移植過來的。
爪哇銀合歡樹也是百年老樹了 !
老樹旁,台灣地籍測量三角原點中心碑。
三等三角點第120號基石
座標原點除設立台灣地籍測量三角原點中心碑,另又立了銅製紀念碑,高91公尺。
李益勝像,為救在旱溪溺水的兒童而喪生,立銅像紀念。
碑文
日月湖邊草地有一座「放送頭」,為1935年台中放送局在公園設置的廣播擴音台,同期,台北228公園也保存一座。
日月湖中的「湖心亭」
湖上泛舟樂悠悠 !
噴水時間
湖心亭是市定古蹟,也是台中市地標。
雙併式尖頂涼亭,水面下是混擬土柱支撐,水面上建築是木造結構。
兩個涼亭之間以長廊連結
湖心亭造型典雅獨特,有中西合璧之美。
中正橋拱門造型好美 !
中山橋為市定古蹟
2020年重遊台中公園,中山橋在燈光輝映下格外迷人 !
噴泉一到晚上,也穿上絢爛的衣裳。
台中公園夜景好美 !
2014年遊台中公園,卻沒有馬上寫日誌,多年來深怕景物已非,不想PO文,2020年夜遊台中公園,發現景物如昔,就來寫寫日誌吧!但還是又拖到疫情期間,宅在家翻箱底,今總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