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戲曲中心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的表演場館,佔地1.8公頃,台灣國樂團、國光劇團、臺灣音樂館皆進駐於此。
地址 : 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
台灣戲曲中心共有三棟建築,分別為大表演廳、小表演廳、台灣音樂館。
大、小表演廳有節目時,需購票進入,平時不對外開放;台灣音樂館設有常設展及特展,歡迎民眾免費參觀。
2017年2月15日,台灣音樂館進駐台灣戲曲中心。
台灣音樂館前有二棵音樂樹,當感應到有人靠近或風吹拂時,就會叮叮咚咚的發出樂音,很符合音樂館的藝術裝置。
台灣音樂館的咖啡廳 ~ 露特西亞傳藝店
知道台灣戲曲中心有三棟建築,但不知道哪一棟是台灣音樂館,因為一時失察沒看到台灣音樂館指標,又找不到入口在哪裡? 於是先往戶外綠地走走。
(戶外綠地正在整修美化,聽說夜晚地面燈亮很漂亮)
這個像戲台也像兒童遊樂區的裝置,其實是一件裝置藝術,圍起紅線表示請勿進入。
小表演廳
特地進去小表演廳問了行政人員,才知道原來最前面的建築是台灣音樂館。
小表演廳演出戲碼
大表演廳
大、小表演廳有空橋連結
台灣音樂館旁有一人工水池,睡蓮正開著花,水池邊緣成為市民來訪的休憩座椅,沒有進去表演廳看表演,光看建築也很美。
池中 "風之舞" 裝置藝術
繞了一圈回到台灣音樂館,館前音樂樹樂音再次響起,好像在歡迎我的光臨 ~
眼睛睜大一點看到了,入口標示真不明顯。
開放時間 : 週二~週日10:00~18:0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先進去一樓服務站了解參觀範圍及事項,工作人員很親切,細心講解。
台灣戲曲中心表演廳為兩廳院售票系統,民眾可上網購票,表演當天提早來服務站取票。
台灣音樂館二樓為常設展,上樓參觀 ~
樓梯轉角上方的裝置也很符合音樂館的裝置藝術
服務台
民眾進展場不能帶著包包,必須放置在一樓或二樓的行李置物櫃(不須投幣)
有關入場隨身背包的規定及限制
臺灣音樂館設有以音樂為主題的專門資料館,資料館典藏範圍以臺灣各族群之音樂為主,亞太及世界民族音樂為輔,內涵包括:歌謠、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傳統器樂、舞蹈音樂、儀式宗教音樂及臺灣音樂當代創作等。
中午時段全館我一人包場,民眾對台灣音樂館似乎還不太認識,其實是個認識台灣歷年音樂的好地方。
展場中各種音樂有關書籍、CD、影片都可以自由取閱、收聽及觀賞。
天花板的唱片裝置好吸引人
日語歌曲在台灣音樂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
現場有三台電腦,可以自己去取拿喜愛的影片,戴上耳機坐下來好好觀賞,觀賞畢再放回原來架子上即可。
4台CD機
不間斷的影片介紹及欣賞 (當天因機器有點問題而不能播放)
參觀至此,覺得這展場環境太舒適了,座位區很多,隨時可以拿本書坐下來,聽音樂看影片,接觸音樂也是很療癒的休閒娛樂。
早期的唱盤年代,這裡可以看到一二,因唱機絕版了,不提供唱片服務。
現場有一台唱機只供觀賞
架子上有鳳飛飛、鄧麗居的CD,聽工作人員說很深得阿姨長輩們的喜愛喔 !
音樂館還提供館藏資料,許多音樂系研究生會來尋找相關資料。
笛子、口琴成為展場的裝置之一
展示的樂器有鑼、鼓、鈸、原住民樂器等
展示的樂器請勿碰觸敲打,只有這件阿美族裂痕鼓是可以拍打的,木雕圖案很可愛。
名為裂痕鼓,看鼓的正面沒有裂痕,原來鼓後面有大大的洞口,形成風箱作用。
歌仔戲、布袋戲、客家歌謠、民謠...等,在展場內都有專區。
書架之一
原住民的音樂特色介紹
賽德克族木琴與阿美族臀鈴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指譜重編展示
想對館方蒐藏的典藏品更加了解,還可動動手指來認識音樂文化地圖。
服務台這邊還有贈書區
當天三樓沒有特展,無法參觀。
台灣戲曲中心為建築大師姚仁喜先生設計。姚仁喜建築師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詳的建築有法鼓山農禪寺、蘭陽博物館、台灣戲曲中心、故宮南院等,都很有特色值得參觀。
交通資訊 :
* 捷運芝山站1號出口向右走5分鐘即到達
* 公車站牌捷運芝山站(文林)下車即達
* YouBike 站點 : 台灣戲曲中心(文林路751號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