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宮城隍廟:澎湖縣馬公市光明路20號,建廟迄今已有二百餘年,為馬公市重要的信仰及文化地標,民國76年經指定公告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
澎湖之旅第三天(9/14),也是9:00才開始行程。
在飯店早早吃過早餐,想認識更多的澎湖風情,約小玉一同前往飯店附近的媽宮城隍廟,國家三級古蹟有其可看性,值得參訪。
廟前解說牌,請詳閱說明。
面闊五開間,縱深二進式,格局寬闊狹長為典型的街屋式配置。
配置上實為二進落,卻營造出三進落的意象,可謂匠心獨運。
金爐外觀顯得華麗
媽宮城隍廟創建於清乾隆44年(1779年),曾數度修建,至1933年重建後,奠定了今日的基礎 ,當年參與修建的師傅皆為一時之選。
雕梁畫棟之美
人物、花、鳥、走獸,精緻的彩繪與雕刻,極具藝術美感。
廟內石柱子有多種款式
拜亭與左右廂房
屋頂很特別的燕尾型式,好美!
建築的每一面向精雕細琢,令人讚嘆!
屋頂剪黏材料為傳統瓷碗,造型生動。
拜亭後面的捲簾也很特別
媽宮城隍爺在清法戰爭後,被光緒皇帝敕封為「靈應侯」,除了在廟門對聯開頭看得到「靈、應」二字,拜亭門上方也能看到「敕封靈應侯」匾額,捲簾上也有靈應侯字樣。
廟內許多清代遺存的匾額,數量頗多極具歷史價值。
早上七點多,廟內信眾不多,虔誠的居民每天來拜拜、讀經,廟內很寧靜。
廟內一隅,重修城隍廟碑記。
正殿東側供奉註生娘娘
拜拜用哪些金紙,標示清楚。
虔誠的信眾正安靜的讀經
正殿主祀靈應侯,左右側有文判官與武判官。
正殿西側供奉臨水夫人
照片左邊供奉虎爺,石柱很有特色。
時間太早,沒有廟方工作人員可導覽,只能自己慢慢參觀了。
城隍廟俗稱「陰間縣太爺」,因清法戰爭法軍攻澎戰役期間,曾傳出城隍爺顯靈庇佑,受光緒帝敕封靈應侯,重修時以府城城隍廟規格修建,建築華麗精緻。
西廂房
東廂房
東西廂房內供奉註錄司、陰陽司、褒善司、註壽司、速報司、罰惡司等六司官,外牆有歷代流傳的歷史故事彩繪,具教化意義。
前落東側有七爺及月老姻緣殿
前落西側有八爺及五路財神殿
三川殿頂有個大算盤
還有澎湖通判程邦基於光緒12年所立的「悔者遲」與「你來了」匾額,深具教化作用。
寺廟開放時間
媽宮城隍廟外牆,一側「鋤奸」一側「褒善」。
參觀時間40分鐘,慢慢欣賞建築之美覺得開心。
距上車時間還有一小時,本來想再去觀音亭看看,又怕當天行程太累,決定回飯店輕鬆等上車。
離開時文物陳列館還沒開門呢!
20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