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中區行政區域不大,舊城區有許多古蹟與景點,這次回台中第二天就在中區走走。
台灣大道一段第二市場內除了有多家美食,還有個六角樓,是我感興趣的地方。
我們從台灣大道與三民路二段交叉口進入市場,六角樓在哪裡?隨便問店家就會指引方向。
走到大約市場中心,六條叉路匯集的地方,還有點像迷宮呢!
看不到「樓」在哪?還沒發現指標,就有熱心民眾指引方向,往3街走~
3街很短,一下子就走到六角樓入口處,入口前面有個大廣場。
六角樓也有排導覽,真是開心。
可是星期日沒有開放!心涼了!
踩在狹窄的樓梯上去瞧瞧~
大門緊閉無法一窺內部,六角樓建於1936年,外觀看有歷史歲月的老房子。
看看第二市場的配置圖,對六角樓、六條街的概念更清楚了。
回到六叉路口,石柱上標示各條街的店家,第二市場六條街真是特別。
往1街吃美食
老賴紅茶便宜又好喝
老賴對面的王菜頭粿攤位,菜頭粿+米腸+蛋三合一,網路也很有名。
煎盤上菜頭粿、米腸、蛋一起煎,快速供應客人點餐。
隔壁阿嬤a相思麵店座位多(分散在巷子裡),很多人光顧。
牆上滿滿的獎狀有達到宣傳作用
點了一盤三合一,送來的是這個:芋頭、香腸、米腸。
香腸不是我們想要的,端上來就嘗嘗吧!醬汁好鹹,桌上調味料看起來髒髒的,吃得不開心。
我們想吃米蘿蛋,店家的三合一是芋香米,點餐時要看清楚,不過下次不會想吃這家了。
第二市場公車站牌旁巷子的排隊美食:天天饅頭(台灣大道一段336巷),小本生意可以做到大排長龍真是不簡單。
旁邊這家「中越南法國麵包工藝」門口也是排著隊,有機會再去了解。
接著我們往東東芋圓了~
東東芋圓位於市府路63號,離台中市役所與台中州廳很近。
店面不大,室外有座位區。
6種選擇,都有加上芋圓和番薯圓,每杯50元。
薏仁6號:薏仁、紅豆、芋頭,上層鋪滿芋圓和番薯圓,滿滿一杯好豐盛,本來覺得50元好便宜,其實杯底墊著厚厚的冰層,並沒有物超所值。
這碗芋圓看起來是很好吃! 因喝了一大杯老賴紅茶、吃了三合一,已經吃不下了。
往下一站~
台灣太陽餅博物館: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145號
開放時間: 9:00~17:30
建築建於1909年,走過百年歲月了。
臺灣太陽餅博物館位址的建築為「全安堂」,為保存良好的百年建築,從日治時代佇立至今,仍不減其風采。早期的全安堂空間作為藥鋪使用,販售進口藥品、民生用品等;而今,經過專業設計團隊的再造,讓老建築重現光彩,並巧妙地融合台中在地傳統產業特色,讓充滿歷史韻味的糕餅文化及百年古蹟激盪出令人讚嘆的火花。(載自官網)
台灣太陽餅博物館前身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魏清海太陽餅老店,是太陽餅發明人魏清海老先生(阿明師)傳承下來的六十年老字號餅店。(載自官網)
進去參觀~
店內販售傳統太陽餅、鳳梨酥、綠豆椪等,產品陳列不多,除了要有營收,主要以傳承太陽餅文物為使命。
獲獎無數
店家有提供民眾太陽餅DIY體驗活動(須預約付費),也提供製餅窗口觀看現場製作。
大廳角落擺設
文創商品販售區
包裝盒做成老建築外觀
電視牆正訴說著台中市中區歷史建築的故事
往二樓有咖啡廳及太陽餅文物展示
樓梯牆壁展出有歷史的生活用具
魏爵咖啡廳
老建築的輕食區,以秋香綠為基調,可以看到老房子的屋頂結構,空間寬敞明亮,適合聚會談心。
價目表
太陽餅文物展示由太陽餅發明人魏清海老師傅的生平講起,到製餅工具、其他種類糕點等詳細介紹,一步步認識這個歷史悠久、伴隨台中成長的特色產業。
免費參觀
介紹太陽餅的歷史文化
製餅工具展示區:糕模、餅模、糖模,還有粿印。
重現手工製餅年代,節日喜慶製作糕餅的工具。
中區許多日治時期的老建築,如:台中車站、台中州廳、彰化銀行....等,這裡也有介紹。
展場有一互動留影台,可挑選背景圖樣拍照紀念,留下美麗的回憶。
最後來看看全安堂建築的特色:
全安堂為日本首席建築師~辰野金吾風格。紅磚及立面磚牆搭配白色飾帶,是其慣用手法之一,營造大方、雄偉、沉穩的辰野式建築風格。
看實體,建築立面裝飾很漂亮!
台灣太陽餅博物館距離台中車站500公尺,順著台灣大道走路過來很方便。
* Carol 利用兒子上課的二小時,載著四姊和我跑了四個我想去的小景點:春水堂創始店、第二市場六角樓、東東芋圓、台灣太陽餅博物館,因為距離不遠,蜻蜓點水式走訪,吃的看的都有滿足到了。
(旅遊日期:2020.08.02)
下一站:探訪筏子溪門戶迎賓水岸https://liwen2010.pixnet.net/blog/post/9962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