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到拱北殿楓況時已近尾聲,把握最後賞楓期,初探汐止三秀山拱北殿。
汐止火車站對向(站牌位置:大同路二段529號)轉乘免巴F908或F910即可到達 (固定車次)
去程F908可以在「拱北殿」停車場下車;F910在「拱北殿路口」下車,再步行500公尺上山。回程均須走下山在路口候車。
拱北殿路口有指標
上山是平緩的車道,路很小,賞楓車輛出入頻繁。
第一個大彎道就可看到山上拱北殿,而路旁兩側楓葉已掉得差不多了。
不走車道,直接走步道上去 ~
步道口矗立著一對日式石燈籠,周遭環境充滿了日式氛圍。
石燈籠有些字跡被塗掉了
望著長長的階梯,還好坡度不大,綠蔭中慢步賞景吧!
一棵紅葉搶盡了鋒頭
階梯後段另有一對石燈龍,接著階梯較陡。
階梯上來是停車場,好大一片停車場,周邊也種了許多楓樹。
滿地落葉,枝頭上就算還有紅葉也是稀稀落落的。眼前紅橋是「彼岸橋」
遊憩廣場
往拱北殿有兩個出入口,賞楓季節遊人如織。
在楓紅的陪襯下,美得像幅畫。可惜今年來得太晚了!
石燈龍、石碑,很熱門的拍照點。
許多遊客都從這裡上山,這條路風景優美、視野寬廣而且坡度較緩,只有到最後登殿時階梯較陡。
另一個出入口有山門,看起來較正式,往正殿一路都是走在爬升的廊道下,大熱天、下雨天有遮蔽。
我聽了路人甲說要從這個門上去才對,就上去吧!
拱北殿的廊道很有特色,紅色的拱、黃色的階梯提示線條,一面山壁一面楓樹林,駐足賞楓心曠神怡。
楓葉落到廊道兩側的排水溝,層層堆疊,可見滿山滿谷都是楓樹啊!
廊道另一個特色是每根柱子均留有嘉言語錄,足以教化人心。
廊道終點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正殿側門瓶子形狀意味平安門
最左一面石碑記載著光緒三十三年捐款芳名錄
正殿前庭園 (右前方階梯是由另一個入口上來的位置)
拱北殿位於汐止三秀山上創建於光緒32年,距今百餘年,因經過多次整建,不能列入古蹟建築。
主神供奉在樓上,一樓的左右兩側是樓梯間。
虎門(出口)
中門緊閉,無法看出裡面用途。
龍門(入口)
雖為樓梯間,也繪有門神呢!
拱北殿主祀南宮孚佑帝君(呂洞賓仙祖),配祀釋迦牟尼佛與至聖先師孔子,很特別吧!
百年廟宇雖經過整修,有些建築元素仍值得欣賞。
石雕
彩繪與泥塑
後殿有八仙洞,蓋在正殿後方較高的位置,進出廟門都有固定動線。
八仙洞供奉八仙
左右兩側另有供奉其他神佛
參閱建廟沿革
參拜諸神佛後,可到後山步道踏青賞景。
步道沿線有設置觀景涼亭,花木扶疏、老樹參天,也是一條賞楓步道。步道有多條支線,我從萬壽亭開始,循步道外環繞一大圈回正殿,後山空氣清新,景色不錯!
萬壽亭周邊有休憩座位,原來後山這麼熱鬧,很多遊客攜家帶眷來郊遊野餐。
(沒有先去望月亭,漏掉了)
休憩區往下望,一棵楓樹葉子正紅。
楓葉已經成為三秀山的代表圖案
取右,走到底會看到下方菜園,再左轉 ~
步道旁有二棵樹有許多樹洞,不知道是誰的家?
川流亭元旦這一天果然川流不息
滿地乾枯的楓葉,留在楓樹上的紅葉卻不多。攝取到幾片紅葉入鏡,心滿意足。
仙丹亭
青楓亭,應該說是青楓亭上面的觀景台。
青楓亭在此
再走不遠就到雙拱橋了
雙拱橋也是拍楓紅絕佳的景點,有人拿著大相機守在旁邊小土丘上靜待時機,無奈遊客太多了,很多美女都佔用橋面一直拍個不停...
拱北殿熱門的地標:雙拱橋
楓葉與拱橋相得益彰,看地面落葉就知道下次楓葉剛轉紅就該來了 ~
最後一個亭子:飛鳳亭,已經接近正殿了。
正見堂
回程走另一條步道下來,沿路都有石燈籠,好美 ~
拱北殿的石燈籠是原汐止神社搬遷過來的。
彼岸橋人來人往
回到停車場,有一些攤位賣著冷飲小吃可暫時果腹。在拱北殿停留二小時,楓況尾聲仍然覺得開心。
下山改走車道,到路口站牌發現除了F908與F910可以坐到汐止火車站外,公車896行駛汐止與南港車站之間,對我而言更加快捷便利呢!
★明年賞楓宜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