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溪園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東南側,特殊氣候條件下所孕育出的東北季風林,是本區重要特色。區域內溪流眾多,植物生長茂密,溪流切割作用形成許多自成系統的小流域生態系,更造就許多生物的棲地環境。 

 

從五年前一直念著天溪園,直到近日成行,真是夜長夢多啊!

比起素杏的行動力,我被遠遠拋在後頭,10/22(六)我們去天溪園了 ~

交通非常方便,就怕你走不出去。

捷運劍潭站1號出口轉乘小18公車,平日班次約40分,假日班次約30分,下車站牌「聖人橋」,車程約30分鐘。

下車後走至善路三段336巷,路口有指標,順著爬升的道路直走,約20分鐘到達天溪園。


336巷沿著溪流而行,走在人車通行的路上要注意來車。


走到土地公廟前有叉路,都可到達。往左是天溪園生態教育中心停車場,我們直走 ~


走到天溪一橋就到了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別委託亞熱帶生態學學會,以建構天溪園成為「生態教育中心」為目標,於2006年規劃成立「天溪園生態教育中心」,希望能成為國家公園進行環境教育的示範場域。


進入天溪園需網路申請或現場登記方得入園

我們在劍潭站坐8:30小18公車,聖人橋下車9:00,走到教育中心9:20


教育中心開館時間為9:00~16:30,每月最後一週週一休館,農曆節慶及國曆一、二月不開放。

園區開放入園登記時間為上午9時30分至10時,下午為1時30分至2時。


先去教育中心服務台登記個人資料,名額20人。


9:30~10:00有20分鐘的時間觀看影片,自由入座。


影片介紹天溪園動植物生態


集合時間到了,沒帶登山杖的朋友,教育中心有準備木棒可借用。

要打草驚蛇用的嗎?也對啦!但現在不是蛇類活動季節,叫人好放心。主要是園區地面濕滑、苔癬處處,必須拿手杖比較安全。

導覽老師先介紹天溪園地理位置、氣候型態...相關資源,準備進入園區參觀了 ~


必須由解說人員帶隊,團進團出。


進入園區後,立刻感覺好涼快!

老師開始生態解說,圖中這棵樹皮光溜溜的九芎和其他樹木不同的是,當大家都穿上蕨類、爬藤的綠色外衣時,它還是一枝獨秀做自己。

因為九芎每年脫皮一次,這些附生的植物都不想靠近它了。


兩個步道出入口之一,我們由此進 ~


另一出入口


步道、階梯都是苔癬


食茱萸

食茱萸的嫩枝密布銳利的尖刺,老幹也長滿了瘤狀尖刺,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因此有「鳥不踏」之稱。

名稱有「食」,葉子可食用嗎?

老師:不可說,否則很多樹木會被拔光光...


伏石蕨,圓形葉子為營養葉,行光合作用;長形葉子背面有孢子囊群為生殖葉。

 

這裡離天溪瀑布很近,水聲嘩啦,我們回程才會去。

先往解說亭 ~

 

大家都很認真聽老師解說

 



先拍下解說牌文字,回來慢慢看。



長得好粗壯的姑婆芋


樹幹被甲蟲啃食的光臘樹


走在森林步道,盡情森呼吸。


地面白色像花瓣的是雀榕葉苞掉落

 

雀榕果實,屬於隱花果,常有榕小蜂或寄生蜂寄生。


蒲葵林


蒲葵的葉鞘具纖維,可製成簑笠蓑衣。


葉子可當蒲扇、掃把


經過溪澗激流,內雙溝溪是園區的活水泉源,提供了豐富的陰離子。


走一趟天溪園心曠神怡


老樹粗壯的樹根橫行路面


步道上黃色的苔癬


大頭茶花,掉落地面的都是雄蕊,雌蕊則留在樹上,所以花心有一個孔洞。


尖葉槭


往回走


回程走階梯


山月桃有橙紅色果實


階梯緊鄰內雙溝溪,走起來特別清涼。


水濓瀑布,這是第二層瀑布。


拍張合照



這陣子下了一些雨,溪水量增多了,流得湍急。


回到解說亭後,繼續往下走,右下方有個觀瀑平台,天溪瀑布到了。



一棵大樹被這次風災連根拔起,正好卡在瀑布前面。



不知道這棵樹會怎麼處理?


因待在園區時間有限,觀瀑平台拍拍照後準備離開了。


這次素杏想走到第三層瀑布的心願又落空了,導覽老師說第三層瀑布有個草原,等五月有花開比較漂亮,還建議我們常來園區走走,欣賞天溪園四季不同的景色。

 

這次天溪園之行得到的新資訊

 

11:30活動結束後,我們在停車場野餐,並討論下午行程,然後慢慢走向公車站牌。


從瀑布流下來的水量仍很驚人



在停車場附近發現的蕈菇


走到聖人橋,順道去看看聖人瀑布,於是往下一個公車站牌「聖人瀑布」方向走。


瀑布離站牌不遠,很快就到了。


走一小段步道


聖人瀑布封閉多年,現今一樣不能靠近,只能遠遠欣賞。



看起來水量也很大,如果有安全虞慮,大家還是不要冒險靠近吧!

這樣也算見識到聖人瀑布了,然後搭小18公車回去,計畫騎車遊水岸去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