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信義區山上有兩個礦坑,除了和興炭坑還有德興煤礦,想帶幸福童心來北市礦坑一日遊的探路之行。
交通滿方便的,藍5公車就可以到達兩個礦坑(下車還要走一小段路)
從捷運市政府站發車,和興炭坑在拇指山登山口站下車,因已去過,繼續坐到泰和公園站下車,探訪德興煤礦。
德興煤礦位於糶米古道登山口旁,泰和公園站下車後往回走,右轉吳興街600巷98弄(有指標)。
吳興街600巷98弄直走,遇叉路左轉(有指標)
循著吳興街600巷100弄直走到底
指標非常清楚,下車走290公尺就到了。
有了導覽圖更清楚 (粉紅色路徑為糶米古道)
再為上坡的210公尺木棧道加油!
木棧道增設在道路之外,人車分道多了安全感。
一旁新埤溪是行政院農委會公告之土石流潛勢溪流,已進行整體環境整治,提升溪溝安全性,看起來也很美觀。
木棧道盡頭
依指標走大路
走小路到德興煤礦園區,小路旁種植一排櫻花。
其實走哪條路都是相通的
站在橋上把整治的新埤溪看得清楚
紅色牌樓為糶米古道登山口,旁邊就是德興煤礦礦坑。
經過美化的園區
很不巧,原來礦坑還沒整修好。
想要進坑一探究竟還得等等了
預定2月份完工
無法進礦坑,只能外面走走瀏覽解說牌了。
礦車裝的好像是真的煤礦喔!
觀景台
園區範圍不大,環境感覺很清新,來讀讀解說牌長點知識。
糶(ㄊㄧㄠˋ )米:賣米的意思;糴(ㄉ一ˊ )米:買米的意思。
糶米古道與糶米公廟是下一個要走的地方,先看看解說牌比較有概念的。
糶米公廟牌樓旁也有記載著糶米古道與糶米公廟的事蹟
走古道囉 ~
遙想先民篳路藍縷,一步一腳印為生活走出的路徑,雖然古道經整治鋪上石階後,已不復當年情況,但為現代市民登山時懷念農村社會生活,緬懷歷史的思古之道。
再看礦坑一眼,希望能如期完成,下次來就能進去參觀。
跟著挑米人的步履,上坡 ~
階梯旁欄杆有著農夫挑著重擔的辛勤剪影,現代人只是爬爬山不能喊累啊!
遇到叉路,有新鋪設的階梯,向右到達財神廟。
廟前有財神爺鎮神位,很特殊的景觀。
財神廟外觀
金元寶形狀的香爐
神明清淨池,池中有魚有龜
當天為假日,財神廟鐵門未開,也不見其他遊客或管理人員。
離開財神廟,繼續為500階奮力向上走,空著兩手早已氣喘吁吁,當年那些挑米人卻是為了生活不能喊苦啊!
半途經過地藏殿,合十膜拜。
石階早已不是過去的米路小徑
林間綠意盎然溪水潺潺,自然生態豐富,可看到台灣原生種樹木,如江某、構樹、青剛櫟等,還有多樣蕨類。
回望,階梯還真有點陡。其實可以看到101的,當天空氣品質也是不佳,所以拍了也看不出來。
沿路欄杆扶手上滿是毛毛蟲
糶米公廟到了
現在的糶米古道是民眾每天早起運動的路線,從山下走到糶米公廟,在廟前空地活動或在搭建的鐵皮屋休息、寒暄,形成一個小小社交圈。
糶米公廟建於清道光年間,一座小小簡易石砌的土地公廟,供奉福德正神,庇佑著爬山越嶺擔米來往的人們。
傳說百年前賣米挑夫常在過嶺前的大楠樹下歇腳,為感念神明庇佑,眾人相約每挑一擔米過嶺,就預留一碗做為興建土地公廟的基金,這座蓋在百年楠樹下的土地公祠,就成了今天的糶米公廟。
解說牌說的百年楠樹,沒有特別留意到。
古道上除了土地公庇佑挑米人,廟旁另有供奉老山神牌位,越過新坡嶺一樣請祂庇佑平安。
糶米公廟另一側有一條步道可達挹翠山莊,650公尺的平路,步行約35分鐘。
糶米古道從德興煤礦走到新坡嶺全長350公尺,步行約20分鐘。
多數民眾都走到糶米公廟,休息後折返,因為往新坡嶺終點是好大一區墓地。
聽當地居民說走完糶米古道還可繼續走到六張犁及木柵動物園,讓我好震驚!
以前交通不便,必須翻山越嶺到達目的地,真是辛苦。
趁著天色亮,決定往上走,這段100公尺的距離都在樹林中,只有兩三人好奇走上去。
終於到達步道口了
糶米公廟步道口是糶米古道的最高點
往下走接崇德街,階梯兩側是墓區。
馬路往下看也是一大片墓區,左看右看都是墓區。
問路於路人甲,往右不遠處有三條短短的古道:茶路古道、土地公嶺古道、拳南古道;還說好天氣還可以看到貓空纜車。
一個人還是趕快往回走,是為上策。
下坡500階,膝蓋也是很吃力的。
回到步道口,再看一眼德興煤礦,希望櫻花開時可以帶朋友到此一遊。
另一個礦坑:和興炭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