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湖庄役場會議室修復完成,已於2015年4月26日重新開幕。

從白石湖賞了百合,坐小2公車下山,在內湖派出所站下車,往前走就看到了。

反向的公車站牌就在它的門口

 

每次上班經過,看到門口很多工作人員正在編織這件藝術作品,心裡就想著明天要來看看,但心想事不成,心在想腦子在忘,直到整個作品完成.....

 

又過了幾天終於想到了! 早點出門去瞧瞧....,吃了閉門羹。

 

原來週一和週二休館

 

星期三賞百合,回程特地來拜訪

現場報名,參加下午4點古蹟導覽及綠蝶創作

 

內湖難得擁有一座保存完整的古蹟-庄役場以及歷史空間-統制倉,見證內湖曾經的農業文化與人文景觀。

庄役場修復完成後,透過藝術進駐而重獲新生,再次成為屬於公民的公共場域。

 

導覽之一 ~ 大地之心

藝術家以竹編重現內湖的山巒起伏,表現內湖地型地景特色,有機的竹編,使風、光與市民的氣息彼此滲透,跟循內湖的山林起伏脈動,讓人們能用身體深切感受土地與自然,貼近大地之心。

 

門口這件「大地之心」和碧湖織屋同是竹編作品,但是不同的藝術家創作。

 

竹編空隙大,可以輕易地灑下光影,支柱造型來自魚簍的形狀。

 

悠游的魚群

 


導覽之二 ~ 內湖統制倉

內湖統制倉於日治後期興建,戰時對穀米糧倉有大量且迅速的需求,統制倉是一種典型的統制經濟手段,其功能為讓日本殖民政府控管內湖地區的民生物資。早期曾堆放稻穀、肥料及馬草等物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則由內湖農會使用,堆放農產品。

 

澄黃色稻穗、藍天碧雲的田野景象,已自內湖消逝,但農業的文化遺緒,是內湖人精神及感情的依託,直至今日仍深刻影響內湖人的文化及生活質地。抬頭仰望內湖統制倉的建築桁架,追懷依稀保留於此的農村生活記憶與城市變遷史。

 


藝術家朱百鏡,打造一朵有如雲朵的樹屋,讓人們能仰望天空,重溫穀倉歷史的夢想空間,建構生活中如另一個家的空間,也成為孩子們的秘密基地。

 

 


這朵雲屋可以讓小朋友爬上去,一次限制3個人

 


內湖統制屋曾經遭遇大火,殘存的架構經整修補強後,成為現今樣貌。

現場留有舊的梁架木材

 


嶄新的房子,將以全新的功能利用於社會。

牆上到處是蝴蝶,這是藝術進駐計畫之一:讓綠蝶舖滿整個牆壁,成為綠色房間。

 


日本藝術家酒百宏一的創作,藉由山林的綠色資源以及蝴蝶意象,製作描繪綠色葉片模樣的「綠蝶」,喚起經歷著現代都市開發而逐漸被遺忘,卻彌足珍貴的自然生態記憶。挖掘屬於內湖的記憶與特質,蝴蝶的蛻變,也象徵內湖庄役場的轉化與重生,需要大家餵養給他許多綠葉,才能創造更生態與環保的環境。

雖然《綠蝶》是藝術家的創作,但仍需要與在地居民以及市民們一起來完成,藝術作品及工作坊,也落實了生活美學的薰陶,和市民一同形塑未來文化的願景。

 

戶外參觀後,來到屋內準備綠蝶創作工作 ~

每個星期三下午2點和4點,星期六上午10點,各有一場古蹟導覽及綠蝶創作工作坊的活動。

其他開館日也都可以來拓印,創作蝴蝶喔 ~

 


酒百宏一在走訪內湖探索時,感受到台灣動植物的多樣性與豐富性,爬山時遇見美麗的蝴蝶,使他對創作有了初步的想法,來自內湖山區和公園的葉片,將化身蝴蝶,飛舞停留在內湖庄役場.....。

 

 

現場準備六種台灣常見的蝴蝶模型

 

取自內湖山區及公園的葉片有:楓香、烏臼、白袍子、血桐、台灣欒樹.....等

還有代表內湖葉子的10種顏色色鉛筆

在紙上描出蝴蝶模型,拓印樹葉在蝴蝶身上,好像在餵蝴蝶吃葉子。

 

剪出蝴蝶的形狀

 

把蝴蝶黏在會場的任一角落

想創作幾隻綠蝶都可以喔! 希望在6/26以前,內湖庄役場會議室也能夠成為一間綠色的房子。

 

 

建築背面

 

內湖庄役場會議室整修後,感覺失去原味,看看舊照片又覺得樣子不變。

總之,古蹟新用途,現在內湖有公民會館了。

 


內湖庄役場會議室原貌

 

內湖本色 ~ 藝術進駐計畫。2015/04/26 ~ 06/26(週一及週二公休)

請大家一起來見證這座內湖珍貴歷史建物的重生,喚起內湖本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