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又來參加自行車節活動 ~ 台北古今建築之旅。路線:
臺北市議會前廣場→逸仙路→(右轉)忠孝東路→(右轉)忠孝東路四段533巷→松山菸廠(下車牽行)→(左轉)市民大道→(左轉)光復南路→國父紀念館→(右轉)仁愛路→仁愛路圓環→東和禪寺→台大醫學院人文館→台北賓館→(左轉)公園路→(左轉)貴陽街→(左轉)中山南路→(右轉)信義路→大安森林公園→(左轉)莊敬路→(左轉)松勤街→信義公民會館(四四南村)(約12公里,親子休閒★)
我從捷運市政府站租車,生怕方向錯誤,一路問了好多人,終於趕在集合時間到達市議會前廣場。
大家都精神奕奕神采飛揚,領騎交代注意事項、做了暖身操後,出發了 ~
這次騎在行人/自行車道上,行進速度相對較慢,安全為要。
逸仙路→(右轉)忠孝東路→(右轉)忠孝東路四段533巷→松山菸廠(下車牽行)
菸廠內新建文創大樓閃亮亮唷!但不在導覽範圍,我們去看看菸廠舊建築 ~
東向製菸工廠門上寫著「晚香園」,指的是巴洛克花園
這是以前的廠長為員工福利而建造的仿歐式花園,因四周種滿桂花,到了晚上更是香氣撲鼻,而有晚香園之稱。
從日治時期菸廠成立,聘用大量員工,希望員工能以廠為家,廠方有許多先進的措施,如設立育嬰室、花園、各項娛樂活動等,很人性化的制度。
當中午花園噴泉打開,或夜間燈光亮起,聞著桂花香真是浪漫的地方!
花園一景
右方矮的建築為倉庫,現為提供各項展覽場所
連接工廠與倉庫間的空中橋梁,是黑黑的「輸送帶」
隊伍穿過文創大街,從菸廠路出入口離開
菸廠路→(左轉)光復南路→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由王大閎設計,本體建築為唐朝風格,線條簡鍊,結合傳統與現代。主要特色為其飛簷與正面入口。本體建築未完全仿古,以小樑取代簷椽,屋頂也放棄傳統瓦頂而使用釉面。該建築曾獲美國教育部「最佳建築獎」,民國94年在台北市政府舉辦之市民票選「北市十大建築」活動中,獲選第六名。(導覽摺頁)
現在,來到國父紀念館,不只欣賞莊嚴宏偉的本體建築,也能看到興建中的大巨蛋,古今建築在一起,這畫面是突兀還是創新?
接著從仁愛路四段直行至仁愛路一段,仁愛路一段右轉林森南路口到達東和禪寺鐘樓(參閱)。
東和禪寺原稱「曹洞宗大本山別院」,為來台的日僧於1908年興建,由日人入江善太郎所設計。台灣光復後,大殿及其他廟舍遭軍隊及民眾常期佔住,淪為違章建築,直到民國82年才將破舊的大本山別院拆除,鐘樓被保留,民國86年正式被列入市定古蹟。(導覽摺頁)
東和禪寺隱身在小巷內,仁愛路一段21-33號
現在的東和禪寺是大本山別院時期的「觀音禪堂」,鐘樓被有力人士的保護下保留下來,連同禪堂也一起保留下來。
之前來過東和禪寺的記錄:〈揪遊台北〉重遊清代台北城 ~ 東線 (參閱)
(一個隊友租到了「胡士托」的微笑單車)
繼續往仁愛路一段1號:台大醫學院人文館
上週 台北自行車節 ~ 中山北路人文之美 有騎到這裡,領騎介紹了醫學人文博物館建築正面,這次的領騎帶大家到後面的「景福園」參觀。
驚艷!原來醫學人文博物館的建築這麼美!
景福園一棵棵的楓香是由歷屆畢業生種下的
古蹟建築、楓林與草皮相得益彰
聽說以前讀醫學院的學生都很喜歡古典音樂,這方小舞台正好提供學生們在音樂上的交流。
優美的雕刻,高雅而精緻
拱門廊道
離開台大醫學院,穿過中山南路(經過東門)到對街的台北賓館
臺北賓館的前身是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官邸」,臺灣光復之後,曾作為省主席官邸,1950年,改稱臺北賓館,是舉行國宴、招待外賓、黨政會議及文化活動的國家重要場所。1998年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
建築由洋館與和館組成,洋館部分屬巴洛克式風格,和館部分屬典型日式建築空間。
98年8月起已開放假日參觀,民眾不必再上網預約了,在開放時間內可直接進入參觀。
這天非開放時間,只能遠遠的欣賞她。
然後,往信義路方向騎 ~
車隊將從信義路一段騎到五段,目標101大樓。
經過台北最美麗的捷運站 ~ 大安森林公園站,下車牽行,這也是值得欣賞的建築,它的設計元素來自石門水庫的的大閘門唷!
101就在眼前,今日的終點站四四南村,我很好奇,在都會區流行商圈裡,四四南村是隱身何處?
原來101大樓的斜對面有一片眷村建築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松勤街50號
民國90年3月,四四南村列為歷史建築物,並將其中四棟建築予以保存,規劃成為信義公民會館暨文化公園,於92年10月正式啟用,紀念昔日眷村的歷史人文,讓現代的民眾也能體會往日眷村的純樸風情。(導覽摺頁)
古今建築形成強烈的對比
眷村建築也成為婚紗取景點
老樹盤根,圖中的矮房子其實是防空洞
美麗的山丘也是防空洞
拍張到此一遊團體照,活動於11:30結束,領了紀念頭巾,簽退。
這趟建築之旅仍然收穫滿滿!這些景點想要了解更多,還是得撥空再訪。
在捷運台北101/世貿站還了車,順遊「月亮公車」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