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中來到三義鄉龍騰村, 只為一窺龍騰斷橋的真面目


雖說百聞不如一見, 來到現場了卻還不知道它的故事呢!

找到解說牌後, 比較有概念了, 加上姊姊在旁邊約略介紹, 急著趕快去看它


龍騰斷橋已經成為苗栗縣縣定古蹟

假日的斷橋邊, 來往遊客真不少


龍騰舊稱「魚藤坪」, 魚藤坪斷橋又名龍騰斷橋

歷經台中大地震和921大地震後, 遺留下拱形橋柱供後人憑弔


龍騰斷橋橋面離溪底50公尺, 對照在橋面上觀景的遊客, 人變渺小了

可以想見, 建造魚藤坪橋確實是個偉大艱鉅的工程

磚造的橋梁, 這是如何辦到的啊?


現場可看到北端的六個橋墩遺蹟, 還有地面上一個殘破的拱橋軀體

南端還有四個橋墩遺蹟, 可惜這次沒有走訪, 真懊惱!


第五橋墩地上這一塊是921大地震時震落下來的

 

轉角處發現另一個活教材 ~ 新舊建材比一比

龍騰斷橋不用鋼筋及水泥, 只有紅磚和花崗石塊, 每一層的磚頭寬度皆不同, 整座橋樑以糯米砌磚, 又稱糯米橋

新的紅磚牆呢? 磚塊大小一致, 以水泥砌磚, 排列工整

二者的視覺效果差很大啊!


繞到橋的另一側, 一個小平台, 可以坐下來近距離觀賞龍騰斷橋的藝術之美, 這座橋譽為「臺灣鐵路藝術極品」當之無愧!

 

靜靜站在一角, 斑駁的解說牌說明了斷橋史蹟, 這一份簡介讓我認識了龍騰斷橋始末

(原文轉載於後)


和龍騰斷橋平行的另一條鐵橋, 是全臺最高(33公尺)的鐵橋 ~ 龍騰鐵橋

這是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造成龍騰斷橋後, 另建的新橋

坐著舊山線火車行經龍騰鐵橋, 就能看到龍騰斷橋美麗與哀愁的身影

但是, 縱貫舊山線於1998年9月23日開出最後一班列車後, 停駛了.....

 

直到2010年6月5日復駛, 三義 -- 泰安舊站之間的舊山線復駛計畫中, 在此設置魚藤坪車站

 


借用好友邱天祿先生的精彩照片 ~ 舊山線復駛, 兩座橋的絕美畫面

有了這張照片, 如親臨現場, 冒著黑白煙的蒸汽老火車正緩緩駛過龍騰鐵橋, 感覺聽到了汽笛嗚~嗚聲響呢! 這個角度應該是熱情鐵道迷追火車的經典畫面

邱大師扛著專業攝影機追火車, 在晴空烈日下耐心守候多時的成果, 被大膽放在拙文裡, 頓時蓬蓽生輝, 備覺榮寵感激不盡!


雖然夕陽無限好! 但是黃昏時分寒風刺骨, 令人難以招架

離開魚藤坪, 有機會再來一遊囉!

錯過這幾年的舊山線鐵道文化季, 今年將密切留意復駛日期.

 

龍騰斷橋史蹟簡介 (資料來源: 現場解說牌)

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佔據了台灣,開闢了縱貫鐵路山線最險峻壯觀之路段泰安至勝興,短短八公里路段,經過了六座隧道,三座橋樑是鐵路縱貫線坡度最陡的路段,尤其三號隧道口至勝興車站間每十公尺爬升一點五公尺至二公尺,勝興車站是縱貫鐵路最高點,龍騰正好在兩站中間。

龍騰斷橋建於西元1905年,完工於1906年,總長200公尺橫越魚藤坪溪橋面離溪底50公尺。建此橋墩時需質地堅硬之磚塊,還特地至鶯歌挑選一座磚窯,專責燒製在燒製過程都經過專人指導,嚴格品管,所以磚塊的硬度和質地都符合最高要求。在當時要建一座堅固之火車行駛之橋樑,確實是一大挑戰此座橋墩沒用一根鋼筋,一包水泥,只用紅磚塊及花崗石塊供平衡及火車行駛時有吸震功能石灰功效同海菜粉的黏著劑以高超的施工水準,及優美幾何弧度,建立此座目前仍殘存且聞名國內的龍騰斷橋。

1935年4月21日凌晨六時發生七點三級的關刀山大地震,距離龍騰斷橋僅5公里,天搖地動,短短數十秒之間,魚藤坪兩百戶人家無一棟房屋倖存當然也包括當時被認為最堅固之魚藤坪橋。浩劫過後,為儘速恢復南北交通,但因斷橋受損嚴重無法修復,便在斷橋以西60公尺處,建新的鐵橋。當時是日本發動二次大戰前夕,因此日夜趕工,除師父及技術人員之外,也在當地招募民工義務勞動。

1905年建造龍騰斷橋時,日本人對火車行駛之鐵路橋樑建造技術還不成熟,所以請了英國鐵路技師來技術指導。龍騰斷橋在關刀山大地震橋面受損不堪使用之外,其堅固的橋墩絲毫不受影響。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第六支橋墩又斷了一節,原外側弧度最優美最壯觀一支斷掉,深感惋惜。

龍騰斷橋見證二次地震災難依然殘蹟保留二條廢棄鐵道併行存在世上罕見蔚為奇觀

(作者 : 賴鼎公  世居魚藤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