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來泰雅一日遊最後一個行程,來到泰雅民族博物館
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
地址:新北市烏來區烏來街12號
電話:(02)26618162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週一逢國定假日及補假日 9:30~17:00 (假日~18:00)
自2005年成立以來,本館積極以展示、典藏、研究與教育之「生活博物館」為營運目標,館藏展示以泰雅族的生命哲學「祖靈精神」為主軸,介紹族人移居烏來的生態環境、歷史演進、生活風貌與文化內涵 .......
泰雅民族博物館位在烏來老街上,倚鄰南勢溪畔,建築牆上刻畫祖先亞維 ● 波納的容顏,象徵祖靈守護著烏來秀麗山水 (摘自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摺頁)
館方有安排專業導覽人員為團體做詳細的介紹
各樓層展示主題
木竹為主的泰雅建築,主要是家屋、穀倉、望樓、雞舍、敵首架等,材料通常隨地取材,依不同地區而有竹造、木造兩大系統
木造屋是在一對對木柱內堆置木材形成屋壁,屋頂以茅草或石板為材料
屋頂以石板為材料的木造屋 (乍看下還以為是石板屋,仔細看主要支柱是木頭建造)
竹造屋以大竹對剖,去除竹節後互扣排列,做成屋頂及牆壁
←望樓
往二樓樓梯牆上掛著巨幅照片:照片上人物的面部刺文、竹飾穿耳等,均是傳統泰雅族人習俗。分別為1906年烏來社泰雅男性、1903年烏來社泰雅女性
看到這張照片不禁要摸摸自己的耳朵,是現代人無法承受的痛,導覽說:從前泰雅祖先在遷徙時,婦女會把小米種子放在竹製耳管中,塞進耳洞,待找到定居的處所後,就有種子可以播種繁殖生生不息了,民以食為天這是先人的智慧。
只有女生的耳管內要放種子,因為耕種是女性的工作;而男性負責打獵,所以耳管是空的也比較短,閒暇時會拿來雕刻圖騰,變成一種裝飾品。
可是為什麼不設計放在口袋、掛在胸前 ----? 應該是跋山涉水時的安全考量吧!導覽說:因為雙手要做很多事,只有放在耳洞裏是最不礙事的,況且泰雅族服飾是沒有口袋的。
口簧琴 ~ 泰雅族口簧琴稱 Lubu,用於泰雅人的自娛老幼皆宜,或於男女訴情等場合,配合舞蹈傳達情意。泰雅人也可以用口簧代替實際語言來傳遞訊息,透過口簧演奏表達給對方知道。
泰雅族刀箭武器
泰雅器物使用的材料都以就地取材,例如:木、竹、藤、麻等
上圖為「有蓋藤編袋」,採斜紋法編製,分套蓋及裝物袋二部分,二側摺縫處中央各有一藤編小耳,可穿繩以便於掛在脖子上,一般用於攜帶日常用具,如煙斗、小刀、菸絲等
照片中小巧的藤袋是用來裝打火石的,旁邊是菸斗
日常工作裝載器物的籃子男女有別,男生把籃子揹在後背,女生則以額頭負重,黃色帶子套在額頭,有時候籃子裡裝著小孩,帶出去工作
← 紋面工具
原住民14族中,會在臉上刺青的是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夏族,其中尤以泰雅族最普遍,認為紋面藝術有美觀、避邪的作用
這應該是「魔幻劇場」吧 ! 正演出紋面師在進行紋面工作
導覽說:能夠紋面的人還要奉上紋面師要求的籌碼,才能紋面。紋面時,女子被包裹在自己編織的一塊布裏,頭髮被紋面師壓住,才不會亂動,要忍受椎心之痛,而且通常不是一次就能完成
為什麼女人紋面的面積比男人大很多 ? 太不公平了 ! 還好在日據時期已經嚴禁出草及紋面的習俗。
到此,大家急著要去烏來老街逛逛,也還要玩「變裝」樂,導覽也就結束了 -----
我沒有用心留意到三樓還有展示泰雅服飾、家屋等,這個遺憾只有等下次再拜訪了 !
泰雅玩玩樂 ~ 穿上泰雅傳統服飾、綁上頭帶,做一回泰雅人合影留念
逛老街,預計40分鐘後於博物館前集合,5:00按照行程上車,結束愉快的烏來一日遊
跟烏來說再見囉 ~ Sgagay ta 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