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_20171001_123153.jpg

你有看過這麼漂亮的三合院嗎?

回台中的第二天早上,跟著姊姊來北屯區唱歌,竟然搜尋到附近的歷史建築「一德洋樓」,裡面有茶館、餅店、書店和咖啡,剛好可以過去午餐和參觀。

 

P_20171001_120735.jpg

依地址北屯區文昌東十一街14巷1號,我們走了兩個公車站的距離,遠遠看到一棟漂亮的紅磚屋。

 

P_20171001_120830.jpg

一德洋樓到了

 

P_20171001_120910.jpg

完成整修後,目前委由禧院投資有限公司經營,設有一德藝文茶館、布朗尼甜點、羅布森冊惦和禧院喜餅舖。

106年6月17日正式開幕,營業時間:9:00~21:00

 

P_20171001_135210.jpg

P_20171001_135216.jpg

鐵門有大大的「禧」「院」兩字,入口右側備有停車場。

 

P_20171001_120934_LL.jpg

園區許多藝術裝置,既美化亦活化了歷史建築。

1925伊就愛我 ~ 這一年屋主林懋陽先生事業有成遷入豪宅。

 

P_20171001_125318.jpg

P_20171001_125248.jpg

洋樓

 

P_20171001_125507.jpg

先進去洋樓參觀 ~

入口階梯、馬賽克地磚及半圓形陽台都很別緻精巧,在當年算是相當時髦的建築。

 

P_20171001_125753.jpg

P_20171001_125550_LL.jpg

洋樓入口左側是布朗尼甜點進駐

 

P_20171001_125600_LL.jpg

各種甜點真是誘人

 

P_20171001_121149_LL.jpg

入口右邊內間是1925cafe手沖咖啡吧,半圓形的座位區數量有限,視野不錯!

 

P_20171001_121127.jpg

二樓當天沒有開放,沒參觀到有點可惜。(應該是有消費才能上二樓吧!)

詢問茶館位置是在合院左護龍,我們就離開了。

 

P_20171001_125412_LL.jpg

洋樓建於1929年,建築外型為日治時期磚造洋樓之典型,從側面欣賞真是典雅。

 

P_20171001_130010.jpg

洋樓前院可看到三合院右護龍壁面,這牆壁造型在其他老房子還沒見過呢!

 

P_20171001_130047.jpg

洋樓大門造型很別緻 !

 

P_20171001_123153.jpg

三合院造型很驚豔,正立面為融合日本近代洋樓洗石子拱圈柱廊。

 

P_20171001_123109.jpg

P_20171001_130727_LL.jpg

有關歷史建築林懋陽故居:

1907年神岡仕紳林振芳之孫林懋陽先生,迎娶北屯望族賴端女士為妻,婚後經營事業有成,特別選在妻子的娘家附近興建新居,三合院建於1924~1928年間,1925年遷入,後因家族興旺,於1929年增建洋樓,整體建築外型為當時磚造洋樓之典型,匯集閩式、和式及西式洋樓風格,歷經百年而不衰,是見證了愛情淬鍊的幸福建築。

 

P_20171001_123037.jpg

大紅燈籠高掛,喜氣洋洋 ~

 

P_20171001_123121.jpg

左護龍為茶館,每個房間規劃成用餐的空間。

 

P_20171001_133434.jpg

P_20171001_121617.jpg

進茶館點餐囉 ~ 餐點種類滿多樣的,而且不加收服務費。

我們坐定後,後來想用餐的客人已經沒有空位了,看起來生意很不錯!

 

P_20171001_123945.jpg

一德蝦仁炒飯180元,藥膳百菇湯95元。

 

1506840688206.jpg

靜子也趕過來了,點了醬煮秋刀魚套餐260元,套餐附主菜一份、開胃小菜2份、沙拉、白飯和甜點,套餐比較划算。

這是我們三人的午餐,能在簡樸優雅的古厝中用餐、吹吹冷氣歇歇腳,也是種享受呀!

 

P_20171001_123352.jpg

去看看其他地方

 

P_20171001_123407.jpg

大廳布置成屋主當年迎娶的場面,喜氣洋洋!

囍字是鈔票貼成的,還有花色喜幛(布料)都是長輩給新人的禮物,非常懷舊的排場。

 

P_20171001_123519_LL.jpg

八仙桌上的喜餅,其實也為大廳右側的禧院囍餅舖打廣告呢!

 

P_20171001_133618.jpg

天花板上的圖案

 

P_20171001_123433_LL.jpg

大廳後面還有一個小廳堂

 

P_20171001_123505_LL.jpg

這裡的擺設也重現當年的用具器皿,牆上圖文介紹林懋陽故居的愛情故事。

 

P_20171001_134800.jpg

接著到禧院喜餅看看

 

P_20171001_133847.jpg

大紅囍字,百年傳承興家旺戶的喜餅。

 

P_20171001_133704.jpg

牆上展示傳統製餅模具

桌上有各種喜餅試吃,喜歡才購買。

 

P_20171001_133723.jpg

在禧院喜餅舖看到了一扇古門,銅釘裝飾極精美。

 

P_20171001_134601.jpg

右護龍的地方是羅布森冊惦,壁面刻意留著結構拱圈。

林懋陽故居除了牌樓面與拱圈迴廊為磚拱構造,其他空間為土鑿牆體,此段牆面構造作法為卵石基座完成後,往上層層砌築土鑿牆。內牆磚拱痕跡寬度及高度大小不均,,非外顯磚拱排列的完美,研判應為當時匠師因應時代潮流形式,跳脫一般制式常規,所做的折衷試驗性作法。

 

P_20171001_134118.jpg

冊惦有書籍展示及販售

 

P_20171001_130939_LL.jpg

往裡面走卻是連接日式建築,推測是後期新建洋樓同時所增建的。

 

P_20171001_134442.jpg

和室空間,充滿寧靜悠閒的閱讀環境,是一處能放鬆閱讀的地方。

 

P_20171001_134634.jpg

建築後側一棵大樹見證林懋陽故居的歷史,大樹旁建築為洗手間,外觀也是古色古香。

 

P_20171001_133214.jpg

連洗手間都蓋得這麼美觀

 

P_20171001_130349.jpg

左護龍旁邊有保留幾間一德眷村時期的房舍,除了當製餅廠房外,也做為北屯里活動中心。

 

P_20171001_123223.jpg

在合院前面還留有眷村時期的遺跡,並有導覽地圖及解說。

民國39年,建物與所在土地轉賣給聯勤糧秣廠,民國43年聯合勤務總部擴建135戶,作為一德新村眷村使用,洋樓部分則分給5戶官階較高的長官居住,因此洋樓被包圍在眷村中,歷經62年後被保存下來,民國85年國防部鑒於眷村房屋老舊予以改建,住戶遷移至陸光七村,眷村拆除後發現洋樓建築型式特殊且具特色,經台中市政府於民國96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保存。

「一德洋樓」為符合歷史建築實質意義,於民國100年正式更名為「林懋陽故居」。

 

P_20171001_123210.jpg

園區配置圖

 

P_20171001_135030.jpg

園區還有一些點沒拍得盡興,因下午和其他姊姊有約,只得離開了。

消費可以抵停車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