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6672.jpg -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

上網時無意間發現到「2012年免費假日步道導覽」,這是由「自然步道協會」每年推出 41條台北郊山的自然步道導覽活動,看一看地點,幾乎都是捷運、公車方便到達的地方,太好了 ! 雖然錯失了一月~八月的活動,覺得有點遺憾,就從九月開始吧 !

9/16(日),捷運大湖公園站 2號出口的相見歡後,由步道協會專業解說員帶領喜愛大自然的朋友們,往大湖山莊街方向出發,開始今天的活動內容:欣賞秋天的花朵和果實。

沿著大湖山莊街走到底,步行約 10分鐘,導覽老師卻用了 50分鐘來介紹常見的行道樹及內湖人文生態,非常用心 ! 精彩 !

來到大溝溪親水步道口了,一起來體驗內湖的好山好水吧 ! (封面照片非當日)

 

大溝溪圓覺步道

步道口→ 葉氏祖廟段為大溝溪步道;葉氏祖廟→ 圓覺寺段為圓覺步道。

和翠綠山林合照後,走下階梯開始親水之旅 ~ (照片來源:導覽老師)

發現驚奇 !!?

原來草叢中有大螳螂螵蛸,難得一見 !

大溝溪是一條以近生態工法整治的溪流,以控制溪流流向、減少二岸農地沖蝕損壞、泥沙下移,達到有效疏洪的功用,除了保障大湖山莊街居民安全,並打造一個民眾親山親水休閒遊憩的環境,最重要的是恢復原有溪溝生態,營造魚蝦等生物生存繁衍的棲息空間。

青山綠水,遠離都市塵囂。

導覽老師說:內湖擁有都市化生活環境,也擁有群山綠水純樸山野,相隔 500公尺可以進出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也可以很快的走入郊山,吸取芬多精.....

內湖的好山好水、湖光山色,讓住在內湖的居民們得天獨厚,最幸福了 !

去程走在溪岸上方步道,回程才走溪溝步道,可盡覽大溝溪美麗景色。(照片:導覽老師)

原野中能見到白鷺鷥自由自在的活動,還有成群蝴蝶飛舞....,踩過大石頭尋找蜜源植物。

這裡種植一大片的「光葉水菊」 ,蝴蝶們很享受這一片快樂天堂,遊走花間吸花蜜的、花草上歡心飛舞的....多到數不清。

光葉水菊(光冠水菊)源自北美洲,因可以沉在水中生長,栽培容易而引進台灣。

蝴蝶吸了光葉水菊如同打了嗎啡,所以只要種植光葉水菊一定引來大量斑蝶,樺斑蝶即是它的忠誠愛戴者,但是蝴蝶從此不喜歡其他植物,造成偏食症,對其他植物的授粉繁殖造成威脅,外來強勢物種的介入正隱藏著生態危機。

溪邊親水及休憩平台

這麼寬的排水溝讓大湖山莊街不再淹水

如果遇到大洪水則關閉閘門,讓大水流向另一邊更寬闊的排水溝 ↓

大大的排水溝

經過葉氏祖廟後,開始銜接進入圓覺步道 ~

圓覺自然步道 ~堪稱內湖最清幽的森林溪流步道,步道循著小溪而建,綠樹遮蔭平坦好行,是個避暑勝地,兩旁生態豐富,潺潺溪流聲和蛙鳴鳥叫,都能讓人洗滌身心、忘卻煩憂,當然,沿路導覽老師也詳細的介紹常見的植物。


發現長苞斑葉蘭   (照片:導覽老師)

圓覺瀑布到了,這是瀑布下方的涼亭。

來過幾次,每次都看到高高的岩石上掛著兩行鼻涕,前幾天下大雨的關係,水量比較大了,溪底的水流聲也較急促。

 

和瀑布來張大合照紀念紀念  (照片:導覽老師)

今日路程走到圓覺瀑布為止,然後循原路回去。想繼續其它景點的人,則走圓覺步道往上爬(從瀑布到圓覺寺的路段就不平坦了),可到達圓覺寺、碧山巖、白石湖吊橋---等

回程我們要走大溝溪水岸步道,所以不往葉氏祖廟方向,往左走過木橋涼亭後,就能銜接大溝溪步道了。

這一片小小的草地,是滿足都市小孩活動嬉戲的空間。

走在親水步道,視覺感受就是不一樣。

大溝溪有魚梯設計讓水流趨緩,也提供魚蝦良好的生長空間。

 

跳過石塊準備上岸了  (照片來源:導覽老師)

 

上階梯後,回到大湖山莊街街底,就要跟快樂的夫妻檔導覽老師說再見了 ! 然後由唐爺帶路,繼續往捷運站前進,路上唐爺仍然很熱心的介紹一些植物。

真的很感謝他們為大自然的付出,讓小市民能在假日上午度過一個知性的步道之旅 ~

滿載豐收 !

 

欣賞秋天的花朵和果實

今日認識的植物:

坐在涼亭裡聽黑狗老師說些有關內湖的地理環境和民俗活動  (照片:導覽老師)

平常戶外活動可收集一些撿拾來的各式種子 


這工作盒內容就是很好的解說教材

石栗

別名油桃、燭果樹 --- 種子可榨油工業用油,是常見的行道樹,果實由綠轉褐,遠看好像奇異果,再轉黑時掉落,果實內有一~二顆種子,堅硬如石,可當雕刻的材料。

火焰木

花朵像熊熊烈火般,長在樹冠頂端,它是熱帶植物,台北南海路有種植當行道樹,但花兒不會很多,台中以南則能看到滿樹紅花似火。

蔓花生

綠化地被植物,四季長青終年開花,不易孳生雜草與病蟲害,匍匐生長的特性,可種在邊坡作水土保持。

酸藤

低海拔山麓或荒地,常見酸藤攀附纏繞在大樹上,形成一大片粉紅色的樹冠,現在終於看到它的葉子長相。酸藤葉子酸酸的,爬山時嚼食一片生津止渴,早期原住民拿它的嫩葉當成鹽的替代品使用。(酸藤是夾竹桃科,只能口渴又沒有水源時,急難用一、二片,不可多食)

南洋山蘇

山蘇又稱鳥巢蕨,聽說全世界只有台灣吃山蘇,能吃的山蘇有台灣山蘇和南洋山蘇,南洋山蘇比較好吃,分辨二者的方法是:南洋山蘇葉子背面中稜是凸起的。


團扇蕨 ~ 葉片很薄很小,必須生長在很潮濕的環境,和苔蘚很相近。

 

認識了四種桑科榕屬的植物,它們都是隱花果,須借助榕果小蜂來授粉,有不同特色:

島榕 ~ 葉光滑、革質、基部明顯歪斜、形狀像台灣島而稱島榕。雌雄異株,果實紅褐色。

菲律賓榕 ~並非菲律賓特有,葉薄、革質或厚紙質、粗糙、基部微歪斜,果實紅色。

九丁榕 ~ 葉脈明顯閉鎖,摘下葉子流出透明乳液,榕果有梗。

水同木 ~喜歡潮濕多水的環境,果實成堆生長或分散枝條,結實累累看起來就像母豬乳房一般,又名豬母乳。


榕果是鳥兒昆蟲食物,水同木大大的果實讓我試吃看看,沒什麼味道ㄟ !

欣賞秋天的花和果實,今天大有收穫,在我的植物字典裏又累積了一筆資料,其它植物已經認識的,不再描述,還沒建立感情的,就留待下次和它們碰面時再繼續研究了。 

走在步道上,體驗自然、認識自然,落實生態保育是自然步道協會的宗旨。

誠如導覽老師說的:基於對這片土地的關愛,導覽解說有必要時才能摘取一片樹葉介紹,走進步道要學習尊重大自然,除了鏡頭,什麼都不帶走;除了足跡,什麼都不留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