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60094.jpg

古蹟日係起源於西元1984年法國文化部所發起的,主旨在於每年9月第3個週末的六、日,協調古蹟、美術館、博物館皆免費對外開放,供民眾參觀。

臺北古蹟日自2001年起配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辦理全國古蹟日的活動。除每年邀請古蹟免費或優惠的方式對外開放外,並於期間規劃一系列推廣活動,每年以不同主題式的形式,推廣古蹟蘊涵的豐富文化價值,並吸引群眾愛護支持古蹟保存的行列。(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P1060087.jpg

難得的古蹟日,參觀難得開放的監察院。

監察院位於忠孝東路一段2號 (忠孝東路與中山南路口)

 

P1060044.jpg

進入監察院大廳,挑高的15米,寬敞雄偉,圓頂格子狀天花讓人不自覺的仰頭行注目禮。

 

P1060043.jpg

圓頂格子狀天花的中心為彩繪玻璃,彩繪鬱金香。

 

P1060045.jpg

古蹟日及元旦才有對外開放,並有定時導覽解說,不須預約即可進入參觀。

其實每週五也有開放民眾參觀,團體須預約,散客可在開放時間內,出示身分證件登記即可進入。

開放時間:9:00~12:00、14:00~17:00

 

P1060046.jpg

M型樓梯通往二樓

 

P1060062.jpg

導覽帶隊走M型樓梯到二樓

 

P1060082.jpg

二樓柱子為改良的「愛奧尼克式」,在二樓可以把圓頂格子狀天花看得更清楚。

 

P1060084.jpg

參觀監察文史資料陳列室

 

P1060047.jpg

先到古蹟建築實物區,在模型前聽故事:

這座國家古蹟興建於民國二年,初建時稱「台北廳新廳舍」,後來改名「台北州廳舍」,民國四年竣工,成為北台灣最高行政機關,管轄台北州,轄區包括今天的雙北市、基隆市和宜蘭縣。光復後成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台灣省政府的辦公房舍。民國47年監察院進駐至今,依憲法行使監察權,成為職司風憲,維護人民權益的守護者。

 

P1060074.jpg

監察院國定古蹟為二層磚造建築,在日本明治維新西化風潮下,引進西洋歷史式樣的建築元素,為當時歐風建築之代表,充分表現殖民威權的氣勢。

百年建築精雕細琢,是國家古蹟中的精品,散發著雋永的建築之美。

圖中標示建築精華,值得現場細細品味。

 

P1060073.jpg

建築師為森山松之助,選用最好的建材,可看到當時造價之高,約今新台幣七億八千餘萬元。嘖嘖 ~

森山松之助於1910年被延攬為台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建築技師,主持大部分的台灣公共建築物設計,設計的建築物多達二十餘座,遍布全台,為台灣歷史上眾多建築師中,最具影響力者。

除了台北州廳外,還有今天的台北賓館、公賣局、國史館、台中市政府、台灣文學館....等。

 

P1060076.jpg

古蹟建築實物區展示的御窯古瓦

 

P1060063.jpg

精美的古蹟建築,請參考解說牌介紹。

 

P1060072.jpg

監察職權現況展示區

監察職權包括:彈劾、糾舉、糾正、受理人民書狀、巡迴監察、審計、調查、監試、陽光四法。透過這些職權監督各級政府及公務人員,保障人民權益。牆面均有解說介紹。

此展示區有壁爐,是建築中重要的房間,應是當年長官居住的地方。

 

P1060069.jpg

P1060070.jpg

展示區櫥櫃中重要的彈劾案文

 

P1060049.jpg

抬頭看,此區天花板特別以透明玻璃呈現「貓道」全貌,這是建築兩翼的馬薩式屋頂,由柳杉木架構成的屋頂木桁,便於檢視和維修。

 

P1060064.jpg

另有「中國監察制度沿革」、「監察院成立及演變」及「監察院大事記」之解說介紹,不在這次導覽時間內,由民眾自行閱讀即可。

 

P1060081.jpg

接著參觀監察院名人文物區,展示歷屆院長、監察委員及名人照片、事略、獎章、手札、著作....等有關文物。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1931年2月成立,第一屆第一任院長是蔡元培,第五屆是張博雅,成為中華民國五院史上首位的女性院長。

 

P1060077.jpg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任期六年。

目前監察委員18人,是否補提11名監察委員,以及監察院的存廢爭議,依然有不同意見。

 

P1060079.jpg

監察院名人首推于右任先生,先後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對監察制度的規設貢獻良多,世人尊為「監察之父」。又先生長於詩文聯賦,創「標準草書」著稱,世稱近代「草聖」。

 

P1060080.jpg

名人文物展示

 

P1060083.jpg 

想想,監察院能為我們做什麼呢?

 

P1060061.jpg

二樓參觀畢,回到一樓,走過長長迴廊前往議事廳 ~

 

P1060058.jpg

中庭花園

搭起的鷹架是在為主體建築之古蹟修復,紅磚外牆因覆蓋油漆,年久失色,現在正在做去漆的新工法處理,過一陣子再來參觀,就可見到原來的紅磚本色了。

 

P1060057.jpg

議事廳位於後棟大樓一樓,不是古蹟,但值得參觀。

 

P1060051.jpg

P1060052.jpg

主席台、報告台、議事人員、監察委員等都有固定的座位,在這裡決議各事項,場面嚴謹莊重。

 

P1060053.jpg

抬頭看,有代表五權憲法的梅花圖騰天花板。

 

P1060099.jpg

最後我們來欣賞建築外觀古蹟之美

入口圓弧形門廊,採西洋歷史式樣建築慣用的雙柱做法,以三對並排的托次坎式圓柱和二根隱沒在牆裡的方形壁柱支撐,簡潔有力,此門廊稱八柱式門廊。

二樓露臺可見三聯拱窗,間隔處有勳章浮雕。

圓頂扁平,屋頂鋪設銅皮,下緣開了12個半圓採光窗,有採光通風及裝飾的功能。

 

P1060090.jpg

圓窗

 

P1060095.jpg

盾牌式勳章壁飾

 

P1060096.jpg

破縫山牆,刻意在三角形的山牆中間處破空,營造視覺的動感及繁複的裝飾效果。

 

P1060097.jpg

八角形衛塔左右護衛著主體建築

 

P1060093.jpg

左翼立面

 

P1060088.jpg

P1060103.jpg

近看遠觀都很美 ~

下一站參觀行政院 (資料來源:導覽摺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