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照片非當日)
社子島地形像一隻鴨子,今天行程走「鴨嘴巴」,從基隆河左岸繞到淡水河右岸,進行溼地生態觀察。
4/21(六)下午 1:30,中山采風班於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門口集合(臺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九段212號)。
先聽老師說說社子島的故事:
早期此地屬於台北地區第二大部落 ~凱達格蘭族毛少翁社,人口有三、四百人,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北部大地震,整個區域陷入水中,毛少翁社人為了躲水淹,而遷居至天母一帶高地居住,並成立毛少翁新社,這個族群後來自稱姓翁,天母一帶翁姓的人應該和該族群有關。
若干年後,社子島的土地慢慢浮現出來,又形成了沙洲,當漢人入侵後遂將這個區域稱為社仔,(之後改為社子),社仔島中間的部分稱為葫蘆島,主要居民為泉州同安人,此地大都為李姓人家,社子島李家古宅和蘆洲李家一樣,都是同一批移民。
整個社子島幾乎都是淡水河與基隆河的行水區,這樣的環境並不適合居住,也不能開發,本來社子島淹水是正常的事,但是人與自然爭地,居民住久了總希望不要被水淹,近年來,圓山疏洪道發揮功能,基隆河已經10年不淹水了。
本來行水區是不能做堤防的,現在都有堤防了,社子島的開發案多少有政治因素,除了堤防加高還希望做一些都市規劃,如同現在的淡水模式,未來社子島會變成什麼樣子?就看哪一方的選票多囉 !
走入田園
社子島雖然隸屬台北市士林區,並沒有一點都會氣息,景觀上比較像鄉下地方,走在鄉間小路,到處可見田園風光 ~菜園、筍園、果樹等,但是也看到缺點:房舍、建築雜亂,此地是三不管地帶,曾有設賭場聚賭,或有些工廠利用夜間傾倒廢水廢料到河裏,造成河川污染等。
登上堤防
登上堤防欣賞水岸風光
對岸是關渡自然保護區,那一大片土地是不能開發的,就跟社子島一樣。
對岸看到關渡宮,河道二旁生長著紅樹林。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專用碼頭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背向基隆河,在臨兩河交匯之處設立實習碼頭,利用河岸讓學生實習操舟及碼頭作業。
堤防圍牆畫作
望向對岸紅樹林,有一群白鷺鷥聚集,此時剛好有一隻埃及聖環從頭頂飛過,讓大家驚呼連連,卻來不及拍下身影,這算是今日額外的賞鳥活動吧 !
兩河交匯處河道寬闊,逢大潮時,河面波濤洶湧很壯觀,兩河匯集入淡水河,然後流向淡水出海口,當夕陽西下,欣賞關渡夕照,遠眺大屯山及觀音山綿延天邊的景緻,美不勝收。
觀察溼地
從基隆河左岸堤防來到淡水河右岸潮間帶,自然生態非常豐富,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招潮蟹身上,老師先暫停解說,讓同學靠近細細觀察。
地上許多的小白點就是招潮蟹,正在和我們大玩躲貓貓。
公蟹一側螯大,一側螯小,看牠們抓取食物的樣子好可愛 ! 好逗趣 !
白扇招潮蟹
全身偏白的白扇招潮蟹,喜歡大量群棲在沙質比較重的灘地,背甲顏色會隨著環境改變,呈現灰色至黑色的網紋變化,相當醒目易於辨認,是最不怕人的招潮蟹。
搬開石頭發現一隻小螃蟹
水筆仔
紅樹科的水筆仔好生於淡鹹水交界處,因幼苗像一枝枝懸掛的筆而得名,植株的幼苗在樹上長成筆狀的幼株,成熟後落地繁殖。是河口生態中的生產者,提供魚、蟹、鳥類的食物或棲息地。
漲潮時,水筆仔幼苗隨波逐流,藉以擴展生長領域,成長後盤根錯節,使它在軟泥中十分堅韌,於是河岸溼地紅樹成林。
有心人的傑作
看到有人把水筆仔幼苗胡亂插了一地,而且「根部」朝上,老師說:這樣的「助長」方式沒辦法存活的,水筆仔在泥地長根固著以後,一棵樹的成長就開始了,如果幼苗還未固定,會隨著水漂流到別處,擴展生長領域。
原來這是水筆仔的根 !
無論大人、小孩來到這裏,都像尋寶似的,久久不願離去,溼地生態蘊藏無限生機,假日帶小朋友走一趟親水之旅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好像還沒有玩夠,卻必須離開潮間帶,走在淡水河右岸堤防,接下來將探訪社子島的老房子,認識在地文化。
島頭公園,好多小朋友都出來運動了,天氣陰陰涼涼的,只要不下雨都很適合戶外活動。
島上利用堤頂建設自行車道,騎乘社子島一圈 9公里約40分鐘,親山近水,吸引許多自行車愛好者前往。想從大稻埕騎車環島一周的美夢至今尚未實現... (環島是社子島而不是福爾摩沙島,呵呵呵 ~)
觀景平台
拜訪古宅
社子島房子的特色是採用「刺竹」圍籬,主要是防衛功能,清代年間此地三不管地帶,土匪、不良份子橫行,居民必須種植刺竹保護家園。
從堤防下來,看看當地的廟宇,然後尋找社區老舊的民宅,一位阿伯知道我們想參觀老房子,很熱心的幫忙帶路,去看他住的房子,此區民風淳樸善良,讓外地人覺得好親切 !
刺竹密集的種在一起形成圍籬,壞人很難闖入,一陣風吹過來,竹子發出嘎嘎聲響,尤其晚上聽到這種聲音,還真有點恐怖呢 !
第二間想拜訪的老房子,招呼很久不見主人出來,只得離開。又再一次見識到鄉下人出不閉戶的淳樸風氣。
第三間要拜訪的古宅,要走一段路,此地大約位於「鴨子的下巴處」
少見的二層樓,淹水避水代表建物 ~李和興古宅(延平北路8段133巷15號)
大門深鎖,目前不知有無居住?拍拍照吧 ! 留待以後再訪。
也到下課時間了 ~
今日在堤防上確實地把「辟荔」看了好幾次
很常見的攀藤爬牆植物,不用照顧就可以長滿整個牆面了。
新長出的小葉子攀爬生長,粗大的分枝抬離壁面。
辟荔果實
今日足跡:●台海院 → ●李和興古宅
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