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王大閎的「虹廬」後,開始注意大師所設計的建築,其中建於1953年的「建國南路自宅」,是王大閎在台灣開業後第一個作品,也是為自己設計的小窩,原址已拆,2017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南側美術公園原貌重建,名為「王大閎建築劇場」。
多久沒有去台北市立美術館了?竟然是在參觀虹廬後才知道美術園區有「王大閎建築劇場」!
網路找不到參觀資訊,只搜尋到「王大閎書軒」DH Café,心想何不去書軒問看看。
王大閎書軒位在美術公園原民風味館旁,那一片綠林誰看得出來有咖啡廳?
走在中山北路人行道,路旁也是樹木濃密 ...
還好看到 DH Café 看板,路過才不至於錯過 !
順著步道走,兩棟美麗的建築呈現眼前。
原來咖啡廳與紅牆對望著,紅牆建築即是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復刻版。
王大閎建築劇場圍牆好高!黑色大門半開著 ...
室內有民眾走動,工作人員看到我即頻頻招手,示意快進入參觀。
綠意滿園中的紅磚屋特別搶眼!
通過小小曲徑,入口設計在建築的側邊!(驚奇)
大門進來是一紅色櫥櫃
門、櫥櫃、落地窗都是從地板到天花板的高度,顯得很大氣。
客廳、餐廳有一整面落地窗,光線充足不用開燈。
大師最愛的紅黑白三色,充分表現在自宅建築;所有家具、燈具幾乎都是自己設計,單件生產。
室內面積26坪,自宅自己設計,沒有業主與市場壓力,隨心所欲。
朝南的落地窗,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光影變化。
工作人員從手機分享他這兩年與它相遇的美麗畫面,也有飛機入鏡,好漂亮 !
室內展示品能夠觸碰的是餐桌椅,椅子沉甸甸的,木製椅面與鐵製椅腳,三隻腳造型很特別!
工作人員打開牆上的圓燈,好似一輪明月 !
更驚奇的是,室內的燈連結戶外的燈,戶外牆上也有月亮,而且燈影照映在魚池裡,又多了一輪明月。
絕妙的設計 !
來看看臥房設計,房間在客廳後面,但沒有門,沒有室內隔間,空氣夠暢通的了。
紅床、紅櫃子與紅色拉簾、紅燈具,睡覺時可拉上拉簾。設計建國南路自宅時,王大閎單身,臥房小小的。
臥室牆面採圓形窗(月洞窗),搭配格狀窗櫺。
窗外庭院種竹,透過月洞窗觀看,好有情調呀 !
月洞窗在之後的自宅 ~ 濟南路虹廬、天母弘英別墅中都可見到。
衛浴間的門並不小氣!整個自宅有三道門,圍牆大門、房子側門、浴室門都是同一格式:高挑的黑色雙扇門。
浴室天花板那一盞亮光不是燈光,而是自然的陽光折射,照明的電燈在牆壁上。
天花板開個圓洞,引進自然光,創新又環保 !
日式浴池
民國42年時,一般家庭廚房還在使用煤球,王大閎自宅的廚房已經有很先進的廚具設備了。
櫥櫃底部設計通風透氣
廚房也有落地窗,可到後院。
牆上燈具,兩頭都有亮光 !
整體而言,王大閎自宅設計簡潔明朗、中西合璧,創意設計讓人驚喜不斷 !
室內參觀畢,換欣賞庭園去 ~
後院
前院有棵石榴樹
落地窗是關閉的,但剛在室內也不覺得熱,若是開窗一定很涼快 !
有月洞窗的那面庭院
王大閎自宅是回字型,西式住宅四周是中國蘇州庭園造景,綠地大於室內。
原建國南路自宅的樹木高大,從外面進來有樹木遮掩,不讓人一眼看穿住宅內部,這樣的隱密性也希望隔絕外面的紛擾,享受安靜與低調的生活。
現在它由北美館經營與管理,是北美館最大的藝術作品,歡迎參觀。
導覽摺頁設計成房子立體面,更清楚此棟建築的格局及配置。
對「王大閎建築劇場」之劇場一詞感到疑惑,看看北美館的介紹 : 「此處的劇場有別於一般有舞台、座位、演員、觀眾等對劇場實體空間的認識,概念上更接近於去建構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空間,讓觀眾走進去親身經歷,並建構其獨特的觀賞經驗。」
王大閎書軒DH Café 有王大閎作品介紹,考量疫情期間還是不要進去飲食,以後有機會再來喝咖啡。
參觀資訊 :
地址 : 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53號 (北美館南側美術公園內)
電話 : 02 - 25957656
開放時間 : 週二 ~ 週日 9:30~17:30 免費參觀
交通資訊 :
捷運:捷運圓山站1號出口,往北美館方向步行。
公車:可搭乘21、42、203、208、218、220、247、260、277、279、287、310、612、677、1717、2022、9006、紅2、中山幹線至「臺北市立美術館」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