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80063.jpg

1/21參加北投公民會館活動:尋找失落的秘境

行程:凱達格蘭文化館集合→北投憲兵隊&防空洞→地熱谷→溫泉新村→警備總部北投調查組(北投公民會館)→國軍八一八醫院→北投中心新村

活動主題稱為「秘境」,是因為北投存在有許多軍事設施,我們將用二個小時走訪這些地方,揭開這層神祕面紗.....

(凱達格蘭文化館前身是北投憲兵隊)

 

P1080065.jpg

北投中山路上的兒童樂園有軍事設施?我們從西側入口(凱達格蘭文化館旁)進入,循步道一探究竟。

 

P1080067.jpg

步道旁有三角錐形狀的凸起物,這是因應戰爭準備的防空洞的通氣孔。

 

P1080066.jpg

詳見解說牌

 

P1080068.jpg

清涼的林蔭步道

 

P1080072.jpg

在一防空洞入口前停下腳步,建築外有加裝監視器,現在還有人駐守,作為台北市警察局民防管制中心第12主台,辦理警報系統管理。

 

P1080069.jpg

防空洞在日據時期即已建立,國民政府來台後,仍沿用此設施。

牆面有陽明山管理局局長潘其武題的「有備無患」

 

P1080073.jpg

導覽老師介紹身分證Y字開頭的天字第一號,當年被稱為天龍國的範圍即為士林、北投由陽管局管轄的區域,轄區「戶政事務所」核發的身分證字號以Y開頭。

1974年以後,士林區與北投區改由市府管轄,代表陽管局的英文字母Y也跟著停發,此後出生的身分證字號改與北市相同的A開頭。

 

P1080070.jpg

續往兒童樂園方向 ~ 

 

P1080075.jpg

以前兒童遊樂設施非常簡單,水泥溜滑梯與盪鞦韆,到了現在只能算是公園設施之一。

接著去看看更古老的防空洞 ~

 

P1080079.jpg

老舊且已崩塌的防空洞入口

 

P1080083.jpg

園區有多棵台北市受保護樹木,是一個舒適的環境;但山坡地蚊蟲較多,雖然活動前大家都有拿到一個防蚊貼,無奈我的腳還是被咬了。

 

P1080080.jpg

綠籬迷宮

 

P1080081.jpg

兒童樂園園區圖

 

P1080084.jpg

從東側入口(2)出來,正好面對露天溫泉浴池。

 

P1080085.jpg

回望東側入口(2)

 

P1080086.jpg

從露天溫泉浴池旁階梯下來到光明路,左轉往地熱谷方向前進 ~

 

P1080087.jpg

經過梅庭後側,欣賞這棟和洋混和式石子木造建築,老師說待會兒我們還會經過類似的和洋混和式建築,請大家留意。

梅庭腳下這條北投溪是地熱谷青磺溫泉水流經的地方,溪中礫石形成北投石,含特殊的鉛、鋇、鐳、鐵等元素沉澱結晶,具有放射線,是日本人選在北投居住及士兵療傷的原因。

光明路從加賀屋到熱海大飯店這段行水區,已被劃定為北投石自然保留區,不得任意進入區域範圍。(有立牌解說)

 

P1080091.jpg

來到地熱谷入口前往右有個湯元橋,一般民眾都是直接進入地熱公園,我們要從階梯上去,去探另一個秘境。

 

P1080090.jpg

湯元=溫泉的源頭,站在橋上往下望,河床岩石綠綠的,這不是青苔或汙染,而是沉澱物,因此北投溪的溫泉被稱為青磺泉,聞起來有硫磺味。

 

P1080092.jpg

上階梯(有點陡)訪秘境 ~ 溫泉新村

 

P1080096.jpg

階梯上來是溫泉路,這裡荒廢的房舍曾經是溫泉新村,住在紅磚屋瓦的老榮民都已被安置在稻香路復興崗附近國宅了。

 

P1080094.jpg

老照片的溫泉路建築,從地熱谷往上拍的景象,多華麗的建築啊!早年為日本「偕行社」,即俱樂部之意,日本陸軍軍官俱樂部,像溫泉博物館一樣,一樓是浴池,二樓為平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照片中的橋墩還在

 

P1080095.jpg

前方是橋墩遺址

 

P1080100.jpg

橋墩遺跡 

 

P1080099.jpg

路過一棟敗壞的房子 ~ 星乃湯,他是日據時期三大名湯之一,泡溫泉時(白磺泉)燈光一照,溫泉裡一閃一閃亮晶晶如星光,但是抓不到,因而稱星乃湯。

 

P1080101.jpg

從溫泉路樹縫中俯瞰地熱谷

 

P1080103.jpg

溫泉路窄窄的(北投很多條路都是窄窄的)綠意盎然,幾間房舍大門深鎖,看不出是否還有人居住。

 

P1080104.jpg

白團舊址:溫泉路144號

北投還有一段軍事秘史,關於日本白團在台灣的故事,總召集人為岡村寧次,團長為富田直亮,中文名白鴻亮。有關白團(日軍顧問團)的介紹詳見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9%BD%E5%9C%98

當年國民黨的校級軍官及將領都曾在此上課訓練,白團在1968年撤出台灣,但白鴻亮並沒能回到日本,最後死於台灣。每年4月白團後代「灣生回家」會回來看看這棟老房子。

 

P1080105.jpg

老樹與錦屏藤的美麗交會

 

P1080106.jpg

從另一個角度看地熱谷

 

P1080109.jpg

從溫泉路左轉中山路,在中山路與中心街路口稍停,以前眷村住不下時,榮民另外搬到此區域居住。

 

P1080114.jpg

走中山路來到北投公民會館,這裡曾經是警備總部北投調查組所在地。

警總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單位,國民政府來台後,為確保社會安定、實現反攻大陸,在台實施戒嚴,警備總部主要在控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論,搭配憲兵隊對可疑人士或居心不良者,會請到警總偵訊室談談喝喝茶。

 

P1080115.jpg

公民會館樓梯另一方建築,有鐵門的地方是倉庫,在警總時期是偵訊室,半夜常會聽到哀嚎聲。

民國76年解嚴後,警總調查組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直到1996年社區營造,成為北投公民會館及林泉里辦公處。

扁政府時代計畫在台北市12區各成立一公民會館,以公家機關房舍轉移利用,目前已有6處公民會館,包括:北投(原警總調查組)、士林(原鎮公所)、中山(原憲兵隊)、文山(原木柵國小校長宿舍)、內湖(原內湖庄役場會議室)、信義(原四四南村)

 

P1080116.jpg

公民會館辦理走讀活動、社區藝文展覽等,深受好評。

我們在此休息一下,館長請吃薯片零嘴又玩了腦力激盪:說出紅蘿蔔的烹調料理名稱就可以得到一小袋紅蘿蔔當禮物。

 

P1080117.jpg

接著走會館旁階梯(中心街10巷)上去

 

P1080118.jpg

眼前紅瓦建築為「前日軍衛戌醫院」正門對著中心街,現今進入須從新民路大門。

 

P1080119.jpg

P1080121.jpg

「前日軍衛戌醫院」建於1898年,收治在二戰期間受傷的日軍,北投的溫泉是傷兵療傷養病的地方。

光復後中華民國陸軍接收,順理成章成為軍醫院,曾經稱為國軍八一八醫院,幾次更名後,現今為三軍總醫院北投醫院,主要收治精神科患者。

醫院也是營區,圍牆上還有裝著鐵絲網,我們並沒有進去參觀,接著去訪和北投醫院息息相關的中心新村 ~

 

P1080123.jpg

這片土地原來的用途是作為日軍醫院的倉庫、馬廄與太平間,光復後將日本移轉之宿舍與建築物改為國軍宿舍,即中心新村最初原型。眷戶多為醫院之醫生、護士、軍官士官、以及來此療養之軍人與其眷屬 (有眷屬的軍人才可以住進眷村)。

蔣介石在軍隊照顧軍人,蔣夫人的婦聯會則照顧眷屬,在中心新村蓋房子。在此可看到不同類型的房舍:把房子地板加高以防潮濕的日式眷舍、婦聯會建造的木造水泥瓦眷舍、撥地自建並列管的住宅,多為閩南式磚房與鐵皮屋。

隨著眷屬人數的增加,分配到的房舍坪數不敷使用,所以會有撥地自建的措施。

 

P1080125.jpg

有人形容眷村的房子會長大,6坪可以變成60坪,撥地自建最經典的是這間村長的房子。

 

P1080124.jpg

中心新村計1.3公頃79戶,以前村民使用公共廁所和浴室(溫泉浴室),當家中成員增加擴建新房子時,便增設衛浴設備,當年的公共廁所成為村民活動廣場,溫泉浴室則仍保留著。

2016年10月底全村已經搬走,目前遊客無法進入眷村裡面了,我們因參加走讀活動才得以團進團出。

 

P1080126.jpg

P1080127.jpg

全台唯一溫泉軍醫眷村、台北市唯一全區完整保留的眷村,當無人在此生活,未來如何保存眷村文化、展現眷村文化?還在規劃中未定案,預計3~4年整修完成,屆時再來參觀。

這趟尋找秘境之旅,對北投文化有新的認識,對街道方位也較熟悉了,大豐收!

活動於此結束,我和菜菜準備前往 「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探訪。

(待續)

2016年底訪中心新村的紀錄:https://liwen2010.pixnet.net/blog/post/996228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