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艋舺在地特色體驗活動:老店新生文化行
導覽時間:11/4(六) 14:00~17:00
報到集合:13:45龍山寺捷運3號出口
活動行程:新富 / 東三水市場→剝皮寮駐點團隊→藝匠達人體驗(太和餅舖)→改造店家→艋舺服飾商圈→雙子星大樓→萬華火車站→星巴克艋舺門市→和平青草園→糖廍文化園區→華江整宅
龍山寺捷運3號出口左邊的巷子 ~ 和平西路三段81巷有個新富町文化市場,始建於1935年,稱為「新富市場」,攤商有台人與日人,當年是很現代化的市場建築,已有完善的排水及垃圾處理措施。
新富市場曾有一段榮景,後來營業有受到旁邊東三水市場影響,戰亂時期新富市場運作暫時停頓。戰後曾有一段高峰,1970年前後受各種新興市場競爭每況愈下,1990年後傳統市場漸漸被超市取代。
2005年後,這座破落的市場成為具有時代意義的歷史空間,2006年公告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現在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接手改造,新富市場改為新富町文化市場。
市場入口右側有個小空間為製冰室,現在還有在營業(和平西路三段81巷15號)
位於市場東北角的獨棟木造日式建築,是當時作為管理員的辦公及宿舍空間,現在是合興茶亭。
市場北面外牆有第一代「台北市市徽」(照片非當日)
新富市場時期的照片
進去參觀 ~ 台北市萬華區三水街70號
只是繞一圈就出來,對這個具文化意涵的新市場感到很好奇,一定要找時間來好好的了解。
馬蹄形的市場建築很少見
穿過東三水市場,這裡有很多美食喔!
從市場出口看到剝皮寮,大家站立的地方是以前的水源地。
剝皮寮歷史街區有許多駐點團隊,老建築有了新生命。
進入夢想城鄉,藝匠達人體驗(太和餅舖)
活動由萬華老店「太和餅舖」第三代陳老闆介紹及示範製作傳統餅,材料都準備好了,我們只要包入內餡、印模就可以了。
這次製作鳳梨酥及蛋黃酥,陳老闆會拿回去餅舖烘焙,等我們活動結束送給大家。
繼續上路,經過太和餅舖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300號)
康定路右轉大理街,走入艋舺服飾商圈。
服飾商圈55年來共有325家,以批發為大宗,各種服飾應有盡有,看得目不暇給。
停在歐芬女內衣批發商門口(台北市萬華區大理街42巷3號)
導覽老師說這家內衣店已經4、50年,以前的年輕女店員已經成為婆婆媽媽了,店面仍維持開張時的面貌,想想半世紀前招牌有中英文字體是很時髦的,現在看起來也不落伍。
老店也要善用網路行銷,才能生生不息跟得上時代喔!
當天有加LINE的好友都有一份好禮物
別拿來博杯唷!哈哈哈 ~ 這是女性專用的大神墊。
萬華火車站所在的雙子星大樓,連結兩棟大樓的天橋設計成龍山寺意象。
從火車站往西園路一段走,路口有一棟漂亮的紅樓。
這是萬華林宅(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306巷24號),我們從房子後巷穿過去,欣賞美麗的建築。
導覽老師說屋主把一、二樓租給星巴克,林家住在三、四樓。
介紹老房子也順便一提:白牡丹是萬華區花,源自作詞者陳達儒先生是艋舺在地人。
原來是星巴克古蹟咖啡,一直想來卻未到達的地方,改天專程來喝咖啡。
過馬路回拍,然後走艋舺大道 ~
位於艋舺大道左側的和平青草園內,有一棟歷史建築 ~ 仁濟醫院,我們沒有進去參觀,只是路過而已。
有記號的圍牆,這是什麼密碼? 一整排圍牆上都是不同的符號。
謎底揭曉
接著右轉大理街160巷20弄,往糖廍文化園區 ~
「糖廍」長這樣,是製糖的場所,也是臺灣早期的製糖工廠,由壓榨甘蔗的棚屋和煮糖的熬糖屋所構成。
進入園區已經下午5點,無法進入室內參觀,也沒時間參觀了。
站在彩繪的五分車月台聽老師說故事
園區模型
糖廍園區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是鄰近住家的小公園。
園區種了很多甘蔗、蔬菜
古早的甘蔗壓榨機
離開糖廍,去看一個很有特色的社區 ~ 華江整宅,聽說這是周杰倫拍「天台」的場景。
華江整宅與民生社區同年代,1970年代經濟起飛時期住商混和建物,有社區共用的水塔、公園、托兒所、派出所....等,是絕無僅有的示範住宅區,由6位知名建築師共同設計。(北美館建築師高而潘、台北車站建築師沈祖海及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建築師陳其寬等人)
一樓挑高、二樓長廊(騎樓)、三樓空中花園,位於環河南路二段的地方共有四棟整宅,二樓通道可連接各棟整宅。
華江整宅的連通道
活動最後於台北水窗口結束,我們製作的鳳梨酥及蛋黃酥也送到大家的手中。
這次活動認識了許多外地遊客不知道的地方,跟著在地導覽走訪這些景點,有入寶山的驚喜,收穫滿滿 ! 待他日再來多挖一些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