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次走讀大稻埕,集合於霞海城隍廟前,導覽老師還是為新學員介紹了廟宇歷史沿革,然後往永樂市場方向,要先來看看位於迪化街一段32巷口的兩棟「新」房子。

大稻埕街屋的華麗建築讓人目不暇給,整修過的老房子煥然一新。

抬頭看,螃蟹放在上面代表鎮災,山牆有破縫,稱破山牆,形狀如同螃蟹的鰲,又貼上金箔有夾錢的吉利意象。

 

迪化街一段34號屈臣氏大藥房,日治時代是進口西藥的大批發商,取得香港屈臣氏的代理權,牌坊上印有屈臣氏。

數年前大火燒毀,只剩下一面三層樓高的女兒牆。

 

重修後,保留建築立面,飛龍麒麟的浮雕是其註冊商標。

接著,往辜宅的路上走在迪化街一段,老師還是情不自禁地介紹街屋漂亮的立面。

 

迪化街一段84號萬安堂食品行

騎樓這二根柱子是不是有點奇怪? 好像上下顛倒了,通常柱珠是在下面的,怎麼轉到上面去了? 這應該是標新立異之作。

 


迪化街一段71號,除了有類似101的竹節裝飾牆柱,也把蔘藥行的商品人蔘圖案貼在牛眼窗旁。

 

迪化街一段102號義裕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山牆裝飾圖案是鳳梨,這是台鳳老家。

 

迪化街一段116號百安堂和隔壁顏義成商行的建築立面非常華麗

欣賞顏義成商行立面圖案:山牆有寶箱,底下有海浪把寶箱托上來,還有兩個冠軍盃...

 

迪化街一段105號林復振百年老店

林復振商行由奠定大稻埕基業的郊商領袖林右藻家族興建,自清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於迪化街經營南北貨至今,現仍由林家子孫經營,為迪化街最老的商號之一。林復振商行原以販售南北貨商品為主,在民國七十三年(西元1984年),引進了日本TIVOLINA紅帽子禮盒,成為台灣第一間總代理公司,至今仍是合法代理商。並在民國七十五年(西元1986年),開始進口日本進口食材及冷凍鮮食。(林復振商行網站介紹)

 

仍保留原建築磁磚 

 

三層樓仔厝在當年是很具代表性的建築

 

貝殼代表水、鮑魚(壁飾勳章)代表錢

 

終於進入此次走讀主題了,位於歸綏街303巷9號的辜宅。

  

日治初期辜顯榮取得台灣官鹽專賣,這棟大宅也一直被稱為「鹽館」。

聽說義賊廖添丁很喜歡光顧辜家 !

 

這棟建築相當有特色,仿西洋後期文藝復興式風格,前面設拱廊,外表是淡黃色面磚,還有典雅的拱窗與釉花欄杆,正面中央山牆上的繁瑣勳章與浮雕裝飾,反映了那個時代西風東漸的風潮,是當時富豪之家的代表。走進屋內,大量檜木精工打造的天花、樓梯都保存得相當完好,牆上還有辜顯榮經營的大和洋行標記。辜家鹽館不但見證了辜家的興盛,也成為了臺北的一頁歷史。(資料來源: 台北旅遊網) 

 

1961年辜家遷出大宅,1963年設立榮星幼稚園,裡面小朋友正在進行活動,我們也不方便在門口待太久。

 

離開辜宅,回望辜家有著很不一樣的大屋頂。

 

來到貴德街,整條街505公尺,在劉銘傳時代是全台北最長最大的街(環境道路有整理過的),這裡在清末是外國人居住的地區,富商、洋行聚集,是大稻埕最繁華的街區。

以前的交通工具是轎子,能夠容納兩頂轎子交錯通過的,就算是大街了。

 

貴德街73號的陳天來故居,即是昔日的「錦記茶行」,這棟仿巴洛克風格的3層樓建築物興建於西元1920年,1樓為交易空間,2樓為茶商招待所,3樓為住家之用,外觀氣派、歐式風格,建築體分為中央主體與兩側衛塔,主體上有垂花、拖架等裝飾,還有古典立柱、大拱廊等結構,十足浪漫情調。過去是大稻埕茶商固定聚會品茗、遠眺淡水河碼頭的招待所,名聞遐邇;後方並有私人花園毗鄰港仔溝(今西寧北路),是大稻埕20世紀上半葉風華歲月的重要見證。(資料來源: 台北旅遊網) 

 

兩側衛塔燈亮時,有光明燈的含意。

 

一樓加高防水患

 

這棟漂亮的宅邸並沒有對外開放,只能站在對面欣賞。 

 

貴德街44號李春生紀念教堂,曾經是郵局所在地。 

李春生因做洋行買辦起家而致富,他幫助英商經營台灣北部茶葉產銷,被稱為「台灣茶葉之父」,從14歲開始工作,40年後退休,自己創業5年就跟老闆一樣有錢,1937年兒子為紀念他而建紀念教堂。

教堂正面好像人的臉龐,入口為嘴,兩個牛耳窗為眼睛,十分具有特色。

 

貴德街51號、53號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昔日為茶葉加工店,現為市定古蹟。

從外觀看我感覺不到它的古樣,很簡約的磚屋,只有竹節式落水管比較特別。

但它確是老屋,見證台北早期淡水河運繁榮,呈現洋行茶商聚集之街屋特色。

 

 

貴德街周邊多為歷史文化遺跡,如港町文化講座、李春生紀念教堂、陳天來宅、李臨秋故居等。

 

千秋街店屋旁,貴德街49號,日據時代一些知識分子也在這裡成立了「港町文化講座」,作為「非武裝抗日運動」。

 

加高的騎樓在茶葉旺季時,是附近女性賺私房錢的地方,聚集做撿茶工作。

 

路過西寧北路86巷4號李臨秋故居

 

當天氣象說有大雨,果然我們走到六館仔,已經大風大雨了。

南京西路241~251號所在地,是為六館街屋。

 

雨大暫躲騎樓,沒有到對街拍建築。

接著走塔城街去北門 ~

 

有關北門: 〈揪遊台北〉重遊清代台北城 ~ 北線

 

然後再去台北地下街看有關台北府城的介紹,包括因捷運而開挖的出土遺物、城門的構造等。  

 

青花瓷破片與牡蠣殼

 

這一趟走讀大稻埕路線很長,中途又碰到大雨,走來比較辛苦。

這次才七人參加,三次活動只有我全勤,得到導覽老師的獎勵 ~ 贈書一本。(下次帶解說手冊再去芝山岩走一遭)

本來想回程雨小了,去拍一些遺漏的照片,因時間與體力關係,就直接搭公車回去上班了。

 

走讀大稻埕延伸閱讀 :

仁安醫院 https://blog.xuite.net/liwen2010/blog/375468084

慈聖宮到霞海城隍廟 https://blog.xuite.net/liwen2010/blog/377069415

下奎府町 https://blog.xuite.net/liwen2010/blog/5852278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