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古蹟滬尾砲台乃清法戰爭結束後,為加強台灣防務而建造的十座西式砲台之一,滬尾砲台建於1886年(光緒12年),以西洋砲臺為參考,是劉銘傳在台灣本島所建砲台中,唯一碩果僅存的一座,內臺門上留有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所題「北門鎖鑰」橫額,極具歷史價值及意義。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4號
全票80元,可以參觀紅毛城、小白宮、滬尾砲台三個景點。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 9:30~17:00,週六日 9:30~18:00,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
定時導覽時間:10:00、11:00、14:00、16:00
來到滬尾砲台已經下午四點,剛好遇到最後一場導覽,導覽時間約40分鐘。
滬尾砲台居高臨下,不易被察覺,加上砲台外圍有一道土垣為護,隱密性佳、易守難攻,是一座防禦性極佳的暗砲台。砲台建造為矩形,由外至內分別為土垣、壕溝、營門、子牆、砲座、被覆、甬道、廣場所構成。
「土垣」從砲台側面馬路看過來會比較清楚,「壕溝」環繞砲台四周,將土垣與子牆區隔開來,有類似護城河的作用。
「營門」是砲台唯一的出入口,門額上方有劉銘傳所題「北門鎖鑰」
「子牆」是砲台的主要壁體,厚度4.3公尺,使用當時昂貴的鐵水泥建造。
北門鎖鑰清晰可見
子牆內設有甬道,作為彈藥室與兵房空間。
今為重現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情境,結合古蹟場域與歷史故事,利用甬道打造北台灣軍史主題展館。
解說牌
走進臺門,門環有椒圖圖樣,但這是後來整修時加上去的。
拱門上方,厚實又堅固的石牆。
遺留在牆角的兩桶鐵水泥
登上子牆的階梯已經圍上欄杆,禁止攀登。
進入廣場,圍繞四周的是圓拱形兵房,做為子彈庫與士兵的起居空間,初建時隔有兵房53間,現已打通,作為軍史主題展館。
從大拱門走甬道可達上方砲台參觀。
清朝曾在中央廣場設有兵房,推測為高階軍官指揮辦公處,日治時期倒塌後,這處空地改做操兵場。
兵房規畫一間休息室,提供遊客入內休息。
休息室兵器影片欣賞
休息室空間寬敞
每一間兵房都有不同主體展示,可逐一探索。
投影在大壁面上,影片是有關清法戰爭的故事。
依參觀動線走
跟著導覽只有重點介紹,無法一直看影片,想認識更多,等導覽結束再慢慢觀看。
接著,上去看砲座了。
甬道通往子牆上方砲座
到此一遊一定要聽導覽解說才會更清楚唷!(不過還是忘了,必須參考導覽摺頁及解說牌)
滬尾砲台設有砲座四座,都面向大海及淡水河口,日治時期,日軍撤走滬尾砲台內四門大砲,眼前為8吋英製阿姆斯脫朗後膛砲模型砲。
牆上設有置彈孔,是戰時放置炮彈用的,牆上方形洞推測是擺放軍事通訊用具。
調節兵房空氣的通風口
來看這個最大的砲座,位於轉角位置。
這是最大的大砲,採用360度迴轉的全圓心砲架,射角可以全面涵蓋整個淡水河口,殺傷力非常驚人。遠處有一個很小的砲座,猜猜看它的作用?
日治時期設置了高射砲,軍事作戰已到了地對空的防禦,今遺留這一個砲座。
牆上綠草地是現在才有的,當年覆蓋在兵房上方的泥土稱為「被覆」,質地柔軟,具有吸彈效果。
近百年老樟樹
登高遠望景色宜人,覺得這次沒有多逗留好好欣賞....
崗哨
崗哨旁另一個砲座
置彈孔
滬尾砲台思古幽情,當天參觀匆促,為的是想趕往滬尾藝文休閒園區賞夕照。
園區還有AR擴增實境體驗區,想必很好玩。
導覽員在我們要求下快速走完導覽路線,最後當然要來個有獎徵答了,考考您作戰時整個砲台哪裡最安全?(指揮官坐鎮的位置在哪裡)
帶大家去看看,進入砲台防衛搖桿互動體驗區,相鄰著彈藥庫展示區轉角的空間,即是指揮官坐鎮的位置。我們有先參觀彈藥庫,目前無展示,彈藥庫的牆壁更加的厚實,這是安全考量。
砲台防衛搖桿互動體驗
滬尾砲台是劉銘傳在台灣本島所建砲台中,唯一碩果僅存的一座,1889年大砲安裝完竣,但是並未曾真正參與戰爭,建築因而得以保留的相當完整。
日治時期,日軍撤下四門砲塔,並將此地改作日軍砲兵射擊練習場。台灣光復後,由國軍駐防,民國74年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精省後由當時台北縣政府管理,整修後開放民眾參觀,現公告為國定古蹟。(導覽摺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