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開撫台街洋樓,從北門走到西門,經過「西門印象」和「意在台北」兩處公共藝術作品,然後循中華路一段走到與長沙街二段交會處,來到西本願寺廣場。 

 


解說牌有介紹歷史沿革

 


鐘樓與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本堂台座、御廟所台基、參道為歷史建築。

 

廣場入口右邊,一棟典雅的日式建築 ~ 輪番所 

「輪番」是日本佛教監督分支寺廟的職位,類似於寺廟住持,其住所稱輪番所。建築約210平方公尺,初建於1924年。

台灣光復後,西本願寺成為大陸來台軍眷、中南部移民的聚居之地,稱中華新村。

2005年,拆除中華新村,輪番所之樣貌已改變、損壞,僅日式鬼瓦與脊瓦保存完好。

2011年,重新考據日式建築工法與合理性,重新修建輪番所。

 

2014年,八拾捌茶進駐輪番所,負責日後建築維護與營運,為輪番所注入年輕世代的新氣象。

 

 

輪番所西側

 

由山門通往本堂的參道,前方本堂僅剩混凝土台基、階梯和部分欄杆。

 

從圖片看到的本堂建築富麗堂皇

興建本堂時,因考慮蟻害問題而以鋼筋混凝土造台基,殿堂為木造。1975年發生火災,木造殿堂燒毀,僅存底部的混凝土台基、階梯和部分欄杆。

 

本堂台基修建之建築,在2014年3月由台北市文獻委員會遷入。2016.02.02起正式改制為「臺北市立文獻館」。

開放時間週一~週五,9:00~17:00 (週六、日及國定假日、每月最後一日,整理圖書暫停開放)

 

館內有常設展 ~ 台北回想曲

本來只是想進來拿導覽摺頁,卻遇到導覽志工正在解說,台北30~50年代的老時光,透過照片呈現,許多場景都似曾相識呢!

 

 

這是蟲膠唱片,比黑膠唱片還早,一面只有一首曲子。 

 

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是台北的菊元百貨,比台南的林百貨早七天開幕。

 

服裝漸漸洋化,全家福的衣著中西合璧,年輕人穿涼鞋、高跟鞋,老太婆則裹小腳,形成有趣的畫面。

 

受西風及和風的影響,台北人開始了摩登生活的初體驗。

 

台北地景,幾個台北市的重要地標可從照片中看到今昔不同樣貌。

 

館內紀念章很精緻很漂亮 

這天遇到解說很精采的志工,還特別為我們介紹了西本願寺廣場,還有告訴我們一個訊息:喜歡史蹟的朋友可到台北市立文獻館網站申請史蹟導覽,共有18條路線,可組團參加。→詳官網

 

走出文獻館,來看看鐘樓,立於人造假山上。

 

鐘樓屋頂為「入母屋」式,有精美的斗拱組 

 

原始大銅鐘已遺失,此為仿作。 

 

樹心會館 

 

樹心會館現成為多功能區場地,平常不開放,有展覽、演講、音樂會...等,才開放進入。

 

入口處屋頂為日式圓弧形的「唐門」,柱子為西式。 

 

會館建築成T字型,磚造結構與西式木屋架構

既然無法進入參觀,就繞場一圈看看吧! 

 

面向中華路這一側有穿堂

 

這裡應該是辦活動的戶外空間

 

漏掉了御廟所遺跡的照片

御廟所是信徒納骨的場所,為木造建築,在1975年的大火中燒毀,僅留台基與地下室。

 

離開廣場,入口旁有一面台灣歷史風貌雕繪牆也可以看看喔 ~

這天(2/24)走了一天的古蹟之旅,滿載而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