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天,導覽老師輪到施導,施導說:帶觀光客來到中正紀念堂,要介紹比較特殊的事物,在網路上沒提到的事才希奇。所以今天的導覽夠精采了 !

中正紀念堂之操作方式:
一般遊覽車在信義路 ~大忠門下車,看建築主體、一樓「文物展視室」共分六間十一個單元、四樓銅像大廳(儀隊交接),然後從大孝門上車離開。

如果從「自由廣場」進來,這一團是「千歲團」或「夕陽紅」的話,大門牌坊距離建築主體 380米,來回這一段路人都累了,遊客還有其他行程呢 ! 千萬不要折騰老人家才好,如為了拍照,才要走到大門廣場去。

清朝時,中正紀念堂現址在「東門」外,屬偏僻之地,都是田地,1895年日人來台,為了鞏固政權及武力,而總督府又在附近 (今總統府),所以這裡成為陸軍步兵第一聯隊營區,直到 1945年日本離開台灣,國民政府時期,仍維持營區型態,成為陸軍總部,一直到 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成為中正紀念堂建築用地。

建築採用楊卓成建築師之設計,1976年 10月 31日開始動工,1980年 4月 5日完工啟用。

 

中正紀念堂基地總面積 25萬平方公尺,紀念堂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總高度 70米,比總統府還高

 

認識主體建築密碼:

最高點黃色:表尊貴,總統為國家最高領導人

堂頂八角攢尖頂:「八」~中國吉祥數字,亦有八卦趨吉避凶之意,屋脊下來許多「人」字形,高高的指著天,意味「天人合一」

重簷:重 ~國土重光反攻大陸

坐東向西:心繫祖國


階梯三面都是 84階,加上進大廳的 6階,代表隔年破土動工時算 90歲了.

欄杆三層:代表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

白色大理石來自美國,由華僑捐贈,整體建築 2/3為華僑出資,因密度大不易滲水,不用台灣花蓮大理石原因為:有些材質顆粒粗細不一,容易滲水會讓牆面長青苔.

屋頂琉璃藍色,白牆加上花圃種植紅色草花,象徵自由、平等、博愛 (對陸客不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三顏色)

以風水考量,在左右公園挖出二個池塘,挖出來的土堆在主體後方成一小山,當「靠山」~此謂人造風水,種植一排肯氏南洋杉

園區植栽約 50萬株,植物景觀豐富,有蕨類公園、原生櫻花區、生態園區、南洋杉步道 ----等

 

進入中正紀念堂,到堂景模型處介紹園區位置,讓遊客對導覽環境內容更清楚

堂景平面圖 (下載網站: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1980年第一期工程完成主體建築、庭園及牌樓、迴廊等工程,1987年第二期完成國家音樂廳和國家戲劇院,三棟建築位置連結呈現等腰三角形,在風水稱「三山並立」之佈局。

 

進文物展視室,遵循方向右門進左門出

展間介紹:

蔣介石最喜歡去角板山公園,從山上鳥瞰覺得像自己的故鄉 

 

蔣介石老家經營玉泰鹽舖,當年賣鹽是需牌照的,稱得上有錢人家,上方小閣樓是先生出生之處

 

王太夫人與蔣經國

經國母親為毛福梅,比蔣介石年長 5歲,因蔣介石從小調皮,王太夫人要找個大姐來管管他,15歲結婚,24歲生下經國先生 (1910年)

 

老上海湯姆西服,比照先生身材定製的結婚禮服,先生看起來高大,其實約 170左右.

1927年12月 1日,世紀婚禮於上海舉行婚宴,宋美齡是舉國聞名的名媛淑女,蔣介石是陸軍總司令,介紹人是孫中山先生.

話說1922年孫中山先生家裏辦 party,把黨政高官找來,也邀約了名媛淑女,蔣、宋於此認識,剛開始宋並不喜歡蔣,蔣介石一路苦追,5年後修成正果,最反對的卻是國母宋慶齡,這是她不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原因之一。

 

蔣宋結婚照,背景沒有紅色大喜字,而是孫中山先生遺照,可見對國父之景仰,視為革命導師、心中英雄. 


蔣經國當年去俄羅斯時,因生了一場重病,在蔣方良細心照料下復原,算是經國的恩人,兩人育有三子一女,現存蔣孝章(蔣介石右手邊小女孩),長年旅居美國,家中有大事時才會回國.


蔣金紫園廟碑 ~吳稚暉大老參考蔣介石族譜,寫的一篇歌功頌德文章,1022字,慈湖陵寢對面旗竿下,也有這一篇文章.

「金紫」是宋朝一個官位,屬二品官;「廟碑」依中國傳統規矩,二品官以上才可以寫廟碑,放在家廟、祠堂前.

  

1911年拍攝這張帥帥的照片,當時蔣介石正參與革命,如果發生意外的話,這張照片就可以 ----,平常都是著軍裝拍照,中正紀念堂只有三張穿便服的照片.

 

照片中最前面是孫中山,中間蔣介石,大鬍子是俄國的軍事顧問,當時中國辦軍事學校的經驗不夠,經費也不夠,所以由蘇聯出資,並派教官教學,所以他可以走在較前面位置。孫中山的政策為「連俄容共」, 後來蔣介石的政策為「反共抗俄」,宋慶齡認為蔣介石並沒有承續孫中山先生遺志,這也是她沒有到台灣的原因之一。

 

劍~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時設計的一把劍,名曰「成仁劍」,蔣介石曾在日本求學,欣賞日本武士道精神.


蔣介石最喜歡佩掛的勳章 ~青天白日勳章(圓形)、采玉大勳章(五角形)

國民政府成立以來共發了青天白日勳章 209枚,這是終生的榮譽.

采玉大勳章


1927年,蔣、宋的感情已發展如火如荼,蔣介石知道宋的媽媽倪桂珍正在日本神戶附近「有馬旅館」養病,於是趕往日本求婚,剛開始沒有成功,後來倪桂珍開出三個條件:第一要離婚,第二要改掉壞毛病(誹聞),第三信基督教。

蔣介石一一答應了,後來都有實現諾言,當宋媽媽答應時,他馬上叫旅館老闆拿來紙筆,大筆一揮寫下「橫掃千軍」四個大字,後來蔣介石過世,旅館老闆的後代覺得這四個字滿有歷史意義,於是送回台灣掛在這兒。

三個條件,第一、和毛福梅登報離婚;生命中還有二個女人 ~姚冶誠和陳潔如,也登報聲明脫離關係 (陳潔如送往美國),第二、答應不再有誹聞 (自此蔣、宋二人形影不離,以防偷腥),第三、1929年受洗後,成為非常虔誠的基督徒。


全世界領袖最愛用的座車 ~凱迪拉克,因為可以手工訂做,這台車比較小,但比較重,有防彈玻璃,底下加鋼板,3噸重,車牌號碼:您一路發 !


展聽正中央的這幅畫,是畫 1923年在廣東的火車上,表示孫中山和蔣介石已經可以平起平坐了,因 1922年陳炯明叛變,國父避難於永豐艦上,而後由蔣中正護衛脫險。孫中山開始重用蔣介石,之前孫中山重用的人物是:胡漢民、汪精衛 ----等,自此,蔣介石便平步青雲了。


1975年蔣介石逝世,官方清查他的不動產,發現銀行沒有存款,此長袍是家居服,已褪色了卻不肯丟棄,鬧鐘、檯燈、手提包都已陳舊,布鞋還穿到有補丁,生活之樸實由此證明。


蔣介石在西安事變時摔傷了腳和背,走路時會痛,轎子成了代步工具,這是大陸帶過來的,當時還有轎班編制,抬轎者即擔任保鑣.

 

圖片中,蔣介石正在做「蛋拌飯」~蛋炒好了,飯也熟了,起個炭火,鍋內加入雞油,把蛋和飯拌勻,夫人則在一旁注視微笑.


夫人在 40幾歲才開始學畫,山水畫拜黃君壁為師,花鳥畫拜鄭曼清為師,名師出高徒也!畫如其人,高貴中顯現平易,端莊中蘊藏慈暉.


1975.03.29病中蔣介石迴光返照,寫下了「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因病中所寫,字跡較潦草。看到的書籍是有放在棺木中的書,當然要有聖經、三民主義等書.


蔣公紀念辦公室牆上掛鐘指著 11:50,是過世時間


 

蔣介石蠟像約是 70歲時的身影,牆壁大地圖是老舊的中華民國地圖,形似秋海棠,國旗是手工製作,原本反攻大陸時要把它插在南京總統府,但遺願未達成.

辦公桌兩面都有抽屜,稱為「夥伴桌」,當他找人會談時,抽屜裏文件文具具備,十分方便。桌上沒有電話,因怕吵放到抽屜裏,桌上放著一杯愛喝的白開水.

牆上還有二幅畫,是夫人在日月潭涵碧樓所繪

 

離開「文物展視室」,準備上四樓參觀大廳,若時間來得及則參觀儀隊交接表演

銅像 9.8米,面向西邊,懷念大陸;同時也可以看到總統府

白色壁面淺色大理石是美國大理石,上面比較灰色的大理石來自花蓮,整個大廳不見柱子,整個重量施力在牆上,當時 1976年是很先進的施工法,設計上一大特點

三民主義的本質:倫理、民主、科學

碑文是蔣介石遺囑,其中「無時不以耶穌基督與總理信徒自居」,有確實做到;後半段重點:「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主文化、堅守民主陣容」,台灣確實是民主國家,也做到了 !


仰望天花板,這是國徽,如果是黨徽則民進黨時代早就拿掉了;如何區分?觀看青天白日十二道光芒,如果尖端卡到邊才是黨徽,外框是由二個正方形交疊組成,視為「中正」

 

左右牆上題字是蔣介石的人生哲理

 

門口上方有紗網,防鳥兒飛入。門有 16米高,75噸重,開門關門很壯觀

 

正面階梯 84階,進四樓大廳還有 6階

 

往戶外看,草皮上紅色植株為紅莧,圖案是「如意」

 

臨人行道之牆面上,每隔四.五公尺分嵌中式燈籠窗一個,十八種不同之花格與形狀,共二百四十六個,陳水扁時代擬拆除圍牆,所幸保留下來

 

壯觀的牌樓寬 80米,高 30米,是台灣最宏偉的牌樓,原來為「大中至正」正門牌樓,2007年12月7日更名為「自由廣場」

下一個景點:萬華龍山寺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