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劍潭古寺

參加「圓山文化采風」活動後,開始把注意力轉到大直「劍潭古寺」,沒等到老師帶隊解說,我就先去走了一趟,位於捷運劍南路站1號出口不遠處,可以說下了1號出口,就看到山坡邊廟宇美麗的屋頂。

地址 :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805巷6號。

 

劍潭古寺

原址在圓山基隆河畔,原來建築是南方式,三進二落的大廟,媲美萬華龍山寺的規模,香火鼎盛;搬到現址後,只剩下後殿,曾經整修成北方式琉璃瓦建築,後來又改回現在的樣子,一直以來人煙少至,門可羅雀,顯得非常清靜。

我到達時約下午4:00,正逢寺方晚課時間,幾位居士正在誦經禮佛,不便干擾,就在寺廟外到處看看,只看到一位男士在澆花,猜測他是廟方人員,卻自稱志工,不過對於我提出的問題都能有誠意地回答,甚至帶著我到花園,就他認知的範圍做解說。

另外,在偏殿,另一位男士禮佛完畢,我也請教他有關劍潭古寺的事蹟,都有得到滿意的回答,不過他也透露出對於古寺交由財團法人管理,其管理方式和古寺未來的運作,都有強烈的不滿,財團與民間的對峙,各說各話,這並不是我能搞懂的議題,相信也不會影響信徒參拜的意願吧!

 

劍潭古寺

「古寺」呈現出來的不全是古物,建築經一再整修,雖然金碧輝煌,但已失去原來的風貌,有幾件古物例如 : 正殿前的一對龍柱、觀音神像、送子觀音石雕、神桌、藻井、窗櫺 --- 等,其他拆下來的石柱、碑林等,集中在右側花園中。

 

劍潭古寺

傳統建築中的藻井古色古香

 

劍潭古寺

神桌是清朝嘉慶年間製造的,保存得很好。

 

劍潭古寺

中間小小的「送子觀音」石雕,原來是置於樹根內的。

1634年廈門僧侶華榮法師從南海普陀山恭迎渡海來台,從淡水上岸前往基隆,經芝蘭堡(劍潭舊址),遇紅蛇擋路,覺得驚奇,便在附近茄苳樹下冥思,因紅蛇乃吉祥徵兆,他不知該前進或停駐,便擲筊問卜,結果是「以止為吉」,華榮當夜宿於茄苳古樹下,夜裡夢見佛祖啟示 : 「明日將有八艘帆船將由淡水行至基隆,速往扥缽募化,籌資所得建一梵寺。」次日,果見八艘載滿貨物的船前來,便前往轉告佛祖宣託,船上商人慷慨解囊,籌建一幢茅屋暫置佛像。由於信眾所求靈驗,歸信者日眾,因奉本尊南無觀音菩薩,亦稱觀音寺。(寺方簡介)

 

劍潭古寺

現今正殿主神供奉玉佛釋迦牟尼佛,送子觀音顯得不起眼,這也是那位禮佛男士覺得委屈的地方,他認為既然稱「觀音寺」,就應以原來的觀音石雕為主神,現在弄得佛、道不分,寺內也供奉註生娘娘、鄭成功 --- 等,感到莫名奇妙,更不贊同住持由佛光山師父擔任。

而另一位寺方人士認為 : 既然現在由財團法人接手,師父有絕對的權力,上面怎麼吩咐,下面怎麼做事,況且順應民意供奉多方神衹是正確的。

 

劍潭古寺

這張神桌於民國九年設置(大正九年),書寫「劍潭觀音佛祖」,應是之前供奉觀音菩薩的桌子(中間那一尊觀音佛祖),搬到現址後,果然有多尊不同神衹共處一室,擠在同一張桌子上。

 

劍潭古寺

門埕角落這一尊觀音菩薩應有200年了,搬到現址後因寺院場地容納不下,只得供奉到戶外,加蓋了石窟遮風擋雨。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原來的山門樣子,現在是「花園」的入口,緊鄰寺院的右側。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山門石柱上刻著 : 道光甲午年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雕刻精美的窗櫺,這一面牆是拼搭出來的。

 

劍潭古寺

「花園」裡,擺放的都是從舊址搬過來的建物,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採「混搭」形式,每一對石柱年代不同,出處不同,把不同的神殿柱子拼湊而來的。

 

劍潭古寺

樑上木雕圖案很華麗,螭吻圖騰可壓火災,建造年代不詳,應該是為了安頓石柱而作的。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柱子前的石雕是「抱鼓石」,門枕石的一種,鼓面刻有螺旋紋,又稱螺鼓石,是龍生九子之「椒圖」~形體似螺蚌,習性好閉,立於大門舖首。

也刻有龍鳳花鳥等圖案,功用如同石獅子。

 

劍潭古寺

庭園一角,散置的石柱基座。

 

劍潭古寺

雕刻精美的大石柱,只有一柱孤立一旁。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此石碑推測是乾隆59年立碑

碑林中有記載不同事件的石碑,均是年代久遠了。

 

劍潭古寺

從另一方拍的,柱子的前面是矮矮的「門枕石」。

 

劍潭古寺

「門枕石」是不能隨便坐上去的,傳說朱洪武就是坐在乞丐石乞討,後來當上皇帝,所以大人都不讓小孩坐上去玩,深怕當不了皇帝會淪為乞丐。

門枕石又稱「乞丐石」,以前人們有祭拜時,乞丐們就會坐在門枕石上等候,待祭拜完畢,向人乞討食物或金錢等。

 

劍潭古寺

門枕石的小圓洞是用來固定門柱穩固基座,可避免晃動。

 

劍潭古寺

昔日鼓樓,後座石柱上刻字可看見「東寧」二字,推測是鄭經年代的石柱。

 

劍潭古寺

各種石柱子排排站,已經無法重現當時的景象了。

 

劍潭古寺

石碑是那位寺方人員建議拍下來的,上頭有「李學樵」書,是何典故?待查!

 

劍潭古寺

很好奇站立在正殿門口的這個小石柱,它叫「出食台」,寺廟才有的擺設,有祭拜活動時,早、午、晚三個時段,準備食物放置在小石柱上供養眾生。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正殿屋頂中央,雙龍護著寶塔,進寺廟要準備哪種供品?先看屋頂

中間剪黏是「寶塔」,代表這寺廟是拜素的;「福祿壽三仙」是拜葷的;「雙龍護珠」代表葷素不忌。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側殿屋頂剪黏為「鰲魚」--龍首鯉魚身;是傳說中的「鯉躍龍門化成鰲」。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山門,民國61年辜振甫題字。

劍潭古寺之歷史沿革 :(寺方的簡介)

*明崇禎七年(1634) --華榮法師從南海普陀山,恭迎送子觀音來台,於劍潭舊址設立「觀音寺」

*清順治元年(1644) --鄭成功部屬劍落入寺前潭中,遂改名劍潭寺

*清乾隆五六年(1791) --再次改建,並改稱劍潭古寺

*清光緒三四年(1908) --第六代住持耀立法師募資增建,辜顯榮樂捐修建中殿

*民國三年(1914) --增建完工,辜顯榮獲聘為管理人

*民國二六年(1937) --昭和十二年,日本以建造台灣神社為由,遷於大直北安路山邊,原前、中、後三殿,剩後殿

*民國四四年(1955) --第八代住持復瑩法師和管理人辜振甫等人,見古寺建材老舊,再度出資修廟

*民國九三年(2004) --正式成立「財團法人劍潭古寺」,董事長為辜振甫

*民國九三年(2004) --台北市政府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並由寺方出資修建

(註:2013.01.19重遊劍潭古寺,新增一小部分照片及說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文子 的頭像
    文子

    悠遊大台北

    文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